所有的受訪者都認為,但是到了90年代,造就文學英雄的時代便落幕了。
著名文學評論家、南京大學教授丁帆認為,90年代是中國文學和文化的斷裂期,包括先鋒文學在內很多藝術思潮被阻隔了,與此同時,商業來了,市場闖了進來。70后知名作家曹寇,這樣描述80年代與90年代的區別,“80年代,90年代初,文學一度處于國家文藝生活的核心地帶。之后,文學便邊緣化了。”
文學在80年代的特殊力量一去不返,文學被邊緣化,70后作家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開始他們的創作。“文學的邊緣化,自然也讓剛剛出道的70后邊緣化和沉寂化。這是時代變遷和文學功用變化雙重嬗變的結果。”曹寇說。
“時代變了,商業和市場在社會文化中成了主角,70后作家們如果不投身市場,他們的命運只能是被安靜和被沉寂。”文學評論家、南京大學教授何同彬認為,社會公眾對嚴肅作家不感興趣,他們的興趣點是電影電視,是明星。
成名晚,名聲小
并不等于作品質量低
也有人說70后作家是夾縫中的一代,前有名家輩出的50后、60后,后有以韓寒、郭敬明為代表的80后,他們似乎陷入了困境。但是葉匡政在接受快報記者采訪時,并不這么認為,在他看來70后作家有他們自己的特色。
“60年代的作家雖然各寫各的,但是他們在精神氣質上,在文學理想和文學審美傾向上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葉匡政認為,從70后作家截止到目前的創作來看,他們幾乎每一個人文學趣味都不同,他們在個性化、個體化的表達上要超過60后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