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這一點,馬云使用了一個十分形象的比喻:“簡單地把今天市場上從事電子商務的企業當作阿里巴巴的對手,是拿蘋果和蘋果樹相比,是對雙方都不合適的。”
馬云同時在公開信中確認,阿里今后十年的愿景將圍繞著全球化、農村和大數據云計算發展進行。
阿里模式將是中國刺激內需的主要發動機
馬云預測,十年內中國50%以上的消費將通過互聯網進行,中國80%以上的企業會使用到互聯網的電商平臺、物流體系、金融服務、云計算以及跨境服務。因此,阿里的業務和中國經濟緊密聯系在一起,未來阿里提供的服務會是企業繼水、電、土地以外的第四種不可缺失的商業基礎設施資源。
那么,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將會對阿里帶來怎樣的影響?馬云對此表示樂觀,他認為,放緩的經濟對中國的未來前景是利遠遠大于弊,中國經濟發展已經不再需要數量的增加,而是質量的提長。
馬云說,那種認為中國經濟下滑,中國人就不愿意消費的理論,反映了對中國的不了解。實際上,中國人的生活理念與西方不同,西方國家的消費者善于花未來的錢,而中國人基本上總在存錢,中國人的儲蓄存款是世界上最高的。西方消費者在經濟不好的時候借不到錢花,中國人卻是存錢防老防危機。
“阿里巴巴的商業模式將會是中國未來刺激內需消費的主要發動機。無論是促進進口,還是拉動三四線城市需求,還是激發六億農民需求,阿里巴巴可以干的事和可以發揮作用的地方實在太多了。”馬云表示。“偉大的企業總是誕生在困難時刻,我相信這次中國經濟從數量向質量調整的過程中一定會產生幾家全球真正了不起的企業,阿里巴巴希望自己能有幸成為其中之一。”
馬云還說,過去三十年,中國經濟經歷了解放思想的紅利,開放政策的紅利,但我們并沒有注重激發生產力中最重要的力量——人的創造力和創新能力。GDP高速增長靠的是制造力,而生活質量增長靠的是創造力。我相信中國在這方面可以發揮的余地實在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