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您的孩子有詩詞方面的天分么?
于丹:我不認為詩詞是需要天分的,他不像音樂、繪畫、數字可能需要天分,喜不喜歡、讀不讀他每個家庭里都可以有這樣一個氣氛,這取決于每個家庭有沒有這樣的熏陶。我常建議父母不要把孩子一個人關起來背多少詩那多無聊,不妨多進行親子閱讀,和孩子一起讀詩,家庭里的話題不經意間都能圍繞這個,氣氛就起來了。
新華網:請推薦幾本比較通俗的國學或傳統文化入門讀物。
于丹:首先推薦李澤厚《論語精讀》,我喜歡李先生那種飽含個人情感溫度的對歷史的闡述,他的闡述方式很大程度影響到了我。
另外推薦《錢遜講<論語>》,錢遜先生將散落在不同章節同主題比如談論“治學”“仁義”“忠勇”的內容聯結到一起。站在現代的角度,帶著自己的角度和判斷去讀論語,這對現代讀者是很好的選擇。
《唐詩三百首》家里還是要必備一本,都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讀詩本身是一件特別美好的事情。
還要推薦林語堂先生的《生活的藝術》、《吾國與吾民》、《蘇東坡傳》。《生活的藝術》是一本談中國人的英文書,當年在美國的暢銷書榜連續兩年占據榜首,今天讀來仍然趣味盎然。他當年評價美國人過分守時、過分在乎成功,而今天這幾乎成了中國人經歷的寫照。讀《蘇東坡傳》則是看一個中國人一臉浩然氣的人格是怎么涵養而成的。
最后推薦陳丹青老師整理的《木心文學回憶錄》,木心先生用五年的時間講了中外的文學史和文化史,陳丹青老師整理得這么有色彩有溫度,我常常讀著讀著就流出眼淚來。這也是我帶著青年教師做讀書會時讀的書,我想會有許多人喜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