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下之所以出現那么多怪象異事,深層的原因都是中國的文化所致,中國文化幾千年沒有斷裂和消亡,它是最頑強的文化,在這種文化背景下發生的故事,才是我們文學要寫出的東西。
“中國當下的文學在創造了什么,為整個世界提供了什么,這是最重要的問題”,賈平凹最后說道,“至于創造的大與小、多與少,那有個時間問題”。本報記者王鋒
■記者手記
結束也是另一種開始
賈平凹很清醒,或者換言之,賈平凹清醒地看到了問題之所在,即,“中國文學在完成了向西方的學習之后,接下來,真正意義的文學才開始”。
眾所周知,賈平凹是一個高產作家,此番,他向作家同行們發問,其實也是面對自己數十年來的兩千萬字“試驗品”捫心自問。然而,文學之事,得失如何,從來就殊難考量。
在文學上,中國作家整體向西方學習的階段,賈平凹認為已經結束了。或許,對他的這個判斷,必有其贊同者,而持異議者或亦頗多。但,無論學什么,無論怎么學,總不能無限期地學下去吧,三十多年,從時間上看,確乎不短了,時不我待。
賈平凹認為“學習結束”,意思或更在后面一句,即“真正的文學才開始”。如同書家臨帖,始而寫實臨摹,繼而寫意臨摹,然后自由創作,甚至完成創新。三十多年來,國門大開,真正的西方文學經典以及各領一時風騷的西方“當紅”作家作品,幾乎是山呼海嘯般破空而來,能讀到的、該讀到的,也都讀到了,若言“結束”,也并非河漢斯言。接下來,如何消化,形成以之為營養,充實到自己的肌肉、血液、面貌里,“方是真正受用”了。
結束,也是一種開始,而且往往是為了一個更新的、更好的開始。(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