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西安碑林獎”全國書法作品展在西安緊鑼密鼓地進行著。此次活動涉及范圍廣,社會反響大,引起業界內外的廣泛關注。6月7日,作為主辦方的西安碑林博物館,在館內召開了專家媒體座談會。著名書法家、陜西省于右任書法學會會長鐘明善,陜西省書法家協會常務副主席薛養賢,著名書法篆刻家趙雄,陜西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張紅春,西安市旅游局副局長徐明正等專家學者,對首屆“西安碑林獎”書法作品展進行了熱烈討論,并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一次投稿,結緣碑林
“西安碑林獎”全國書法作品展,旨在貫徹文化復興,百家爭鳴的精神,弘揚傳統書法藝術,傳承優秀中華文化,傳遞時代文化強音。由西安碑林博物館獨立承辦,以專業性、學術性為核心,面向全社會征集書法作品,真正讓優秀的書法作品脫穎而出,實至名歸。今年4月活動啟動至今,收到全球各地參展作品9000余件,投稿人員廣泛,上至90歲老人,下至10歲小朋友。屆時,主辦方將邀請中國書法家協會評審委員會專家以及我省大家、名家擔任評委,依據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評出入展作品200件,再從200件入展作品中評出“西安碑林獎”10件。并對10位獲獎作者各獎勵10000元,入展、獲獎作品由西安碑林博物館永久收藏,為作者頒發收藏證書,并獲得終身免費參觀西安碑林等其他優厚獎勵。獲獎作品將于10月份在西安碑林博物館舉辦專場展覽,同時出版《第一屆“西安碑林獎”全國書法作品展作品集》,“一次投稿,結緣碑林”,所有參加本次活動的投稿人憑本人身份證可免費參觀西安碑林。
著力打造中國書法硅谷
西安碑林,收藏自東漢至近代石刻4000余方,時代序列完整,真草篆隸兼備,可謂中華書法發源的鼻祖,是中國傳統書法的圣地,歷代書法名家的搖籃。被譽為“書法寶庫、經石淵藪”的西安碑林,成為歷代學習書法的圣地,培養書法人才的沃土,稱得上是中國最大的石質書庫,更是一座舉世罕見、魅力無窮的書法博物館。它肩負著傳承中華古老文化的重大歷史責任,也是古代中原文化的核心。在西安碑林博物館黨委書記強躍的眼里,千年碑林的魂就是碑石上那凝聚了“精、氣、神”的書法藝術。對于“西安碑林獎”的評判標準,強躍書記態度堅定,“通過舉辦‘西安碑林獎’,選拔優秀書法人才,逐步打造中國書法人才資源硅谷,讓先北陵發展成為書法科研基地以及書法產品的集散地,成為中國書法文化產業的支柱。同時,一定要堅持純學術、純傳統、純藝術,唯有此,才能不負重望,走得更遠。”
鐘明善首先發言,他按捺不住內心的巨大喜悅,聽到這一消息非常振奮,表示全力支持此項活動,“盼了幾十年,終于看到我們陜西自己舉辦如此具有高專業度,廣泛度,公正度的書法作品展,”并對此次書展給予很高期望,希望“我們陜西可以發揚秦唐漢武精神,理直氣壯地發揚我們的書法文化。”
“在陜西,得天獨厚的書法文化遺產,不僅滋養著書法家和愛好者,也浸潤著三秦大地的老百姓。我們陜西能辦一個有學術價值,社會影響力的書法展一直是我的愿望。然而遺憾的是,至今都沒有一項在全國叫得響的硬邦邦的書法大獎,而人家浙江有‘蘭亭獎’、‘陸維釗獎’,江蘇有‘林散之獎’,甘肅有‘張芝獎’……”薛養賢激動地說,西安碑林博物館擁有非常豐厚的書法文化遺存,此次當仁不讓地舉辦“西安碑林獎”全國書法作品展,很不容易。做一項干干凈凈的書法大獎除了權威性,還要有包容性,評委要有良好的藝術素養和職業道德,唯此,才能成就一個令人傾心向往的一流書法大獎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