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威濤首秀“女紅妝” “生、旦”反串 行當易位
據悉,新概念《江南好人》一劇是浙江小百花越劇團迄今為止創作所有劇目中,參加表演的演員人數最多的一次。而且大部分的演員,均反串不同于自身所工的行當。其中以主演茅威濤、陳輝玲最具突破性。呂派花旦、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曲“梅花獎”得主陳輝玲第一次在其藝術生涯中反串男性角色,飾演了見利忘義、背信無德的男主角“楊森”,梳平頭、穿西裝、抽香煙、蓄短須的陳輝玲另所有觀眾直呼“逆天”。
更驚艷的是,茅威濤首秀“女紅妝”,在全劇中一人兼飾“沈黛”與“隋達”一男一女兩個角色。在悠悠的“擺一張桌案,放兩幅茶盞”的唱腔中,身著綠色長裙的“沈黛”穩坐二層小樓之中,與觀眾隔簾相見時,所有觀眾驚異,這可還是當年那個風流倜儻的“梁山伯”、郁郁頓挫的“陸放翁”嗎?男裝版的“隋達”,也是一個以西裝皮鞋文明杖的冷峻、刻薄人物,全無以往“茅氏”角色的溫文爾雅……全劇演出中,茅威濤數度易裝,“秒轉”男女裝,令觀者幾乎目不暇接。現場易裝的劇場效果,在全劇幾近結束時達到頂峰:法庭審判一場,茅威濤在觀眾眼前 ,以極短時間由“隋達”轉換為“沈黛”,幽怨地吟唱著“生來一嬌女,楚楚可憐身”;謝幕時,茅威濤再次上演“變裝秀”,國家大劇院戲劇場中尖叫驚呼,響遏夜空流云。
導演郭小男:面對未來的戲劇,居安思危的變革,叩問靈魂的思辯,尋找精神的家園
對于此次改編布萊希特名作《四川好人》,導演郭小男認為,布氏提倡、創造的“間離與陌生”的演劇方法,以及其與假定、虛擬的中國戲曲精神的“異曲同工”,使得布萊希特與越劇,有了嫁接與溝通的前提和可能。這是世界三大體系中的“兩大體系”的對話和交融。
《江南好人》一劇,恰恰是要保留原劇作拷問社會、關注民生、叩擊道德、逼仄人性的社會、人文、哲學高度;同時充分彰顯中國戲曲的“寫意”、“聲腔”等特點,讓“小百花”、讓越劇做一次面對未來的觀眾與未來戲劇的嘗試。
這一嚴肅的戲劇課題,導演以其數十年之戲劇沉淀,及6個月創作磨合,向現代劇場觀眾傳遞出一個嶄新概念:新概念越劇《江南好人》將是一出面對未來的戲劇;對小百花、對越劇是一次居安思危的變革; 對觀眾、對社會是叩問靈魂的思辯,是一次尋找人類共同精神的家園的呼喚。(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