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此時,綏芬河青云市場的業戶周長偉正忙著準備來年春款服裝,但今年,這項例行的商業安排被無限期推遲了——他只是守在自己的檔口前,希望盧布的匯率可以回升些,那些俄羅斯的貿易伙伴可以再回來。
最寒冷的冬天
在對俄經貿第一大省黑龍江最大的口岸綏芬河,對俄外貿市場顯得格外冷清。
青云是一座俄羅斯顧客比中國顧客多、可以直接用盧布進行交易結算的市場。
這座當地最大的中俄民間綜合交易市場,在盧布持續貶值的大環境下,遭遇到了近年來最寒冷的冬天。
在略顯寂寞的走廊里,偶爾能見到幾個俄羅斯顧客的身影。記者隨便走進了幾家店鋪,看到的除了安靜的店員外,就是矗立在店里的模特。
青云市場管理部管理員付顯堃說,正常情況下,該市場冬季的營業至傍晚5點,但最近一段時間,通常在下午三四點鐘左右,很多店鋪就已關門歇業。
周長偉2005年從齊齊哈爾依安縣來到綏芬河。從事了多年對俄服裝銷售的他,對今年買賣的最大感受就是,“想不到”。
“往年盧布匯率也有不穩定的時候,但只是在一定的區間浮動,在年中降下來后,到年初還會回來,但今年完全是陡降,特別是從9月份開始,一路跌下來,幾乎就沒有升回來的時候。”周長偉說,“盧布貶值對生意的影響太大了,這是從來沒有過的。”
庫存包袱
盧布加速貶值后,庫存已經成為青云市場業主們的沉重包袱。
“進秋冬裝的時候匯率下降還不是很明顯。自從貶值加速后,俄羅斯方面的合作伙伴已經幾乎不返單了,我現在的庫存壓了兩三百萬人民幣。”據周長偉介紹,庫存積壓的現象幾乎存在于市場里的每家業戶,而往年的這個時候,正是傳統的銷售旺季。
“盧布不值錢了,俄羅斯人承擔不起了,比如我這件衣服,成本價1300人民幣,早的時候我賣10000盧布還可以有余利,但按現在的匯率我就得賣12000盧布,這樣大幅度的漲價,俄羅斯顧客很難接受。”周長偉說。
周長偉還說,以往僅靠回頭客取貨就能有很大的銷量,但現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多年來建立的商業伙伴也沒有辦法維持下去了。因為他們把貨倒回國內也賣不動,況且現在匯率跌得太快,有的時候貨還沒運到俄羅斯境內,就已經開始賠錢了。
有著“國境商都”之稱的綏芬河與俄羅斯濱海邊疆區接壤,年進出境游客近百萬人次,民貿市場年交易額超百億元,是國務院批復的中國首個盧布使用試點市,盧布市場2013年流通量達240億盧布,并于今年恢復開通了俄羅斯游客入境免簽政策。
生意“凍僵了”
貿易之外,兩國邊境口岸人員往來也受到了影響。近一段時間以來,綏芬河的月入境人數已從8月的8.72萬人次下降至11月的3.98萬人次。記者了解到,在黑河口岸,前10個月的入境人數亦同比下降了10.2%。
綏芬河某部門負責人說,最大的感受就是“沒有人來了,不管官方的還是民間的。12月本來有一個代表團來,取消了”,因為對于他們來說,“原來5塊錢住店,現在就得要9塊、10塊。”
“我現在就在做三件事,一是收賬,二是甩貨,前兩項做好了就做最后一項,回家。”青云市場里的老業主王鴻憲說。據他介紹,今年的總銷售額只相當于過去的1/3,而最近一段時間幾乎相當于最好水平的1/10。“以前養一個三四十人的工廠沒問題,現在養兩個服務員都是問題,絕大多數業主都是這樣。”
王鴻憲形容自己的生意是“凍僵了”。“這是俄羅斯大環境影響的,他們在吃不飽飯的時候,穿衣已經無所謂了,有錢還得買面包。我在俄羅斯的朋友們現在都在賠錢甩貨,只不過看看誰賠的能少些。”他說。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