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由全國工商聯主辦的2014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發布會召開,中國民營企業最新500強名單發布。在這份入圍門檻高達91.22億元的榜單上,集中著目前中國最賺錢的民營企業。
營收蘇寧第一 資產萬科居首
根據同日發布的《2014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調研分析報告》,2013年民營企業500強入圍門檻已經達到91.22億元,比2012年凈增13.5億元。營業收入總額達到132122.46億元,比2012年增長24.91%。
按照營業收入排序,蘇寧控股集團以2798.13億元繼續位居榜首。在排名前十位的民營企業中,備受關注的房地產公司僅占兩席,分別是大連萬達集團有限公司,排名第八;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排名第十。
不過,營收排名第十位的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仍以4792.05億元的資產總額,繼續位居中國民營企業資產排行的首位。
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資產總額已經達到110227.03億元,比2012年增長21.28%。
制造業領銜 建筑業居次
全國工商聯經濟部部長譚林表示,這次發布的民營企業500強中制造業企業有299家,占比59.8%,建筑業企業60家占12%。
統計顯示,目前投資現代商業和物流,資源和能源兩個領域的500強企業數量最多,均達到202家。投資金融服務領域的企業也有增加,由2012年的163家增加到188家。
政策環境優化 發展瓶頸仍存
報告顯示,有82.4%的500強企業認為民間投資政策環境有所改善。
不過與此同時,堅守實體經濟的中國民營企業,依然面臨來自人才短缺,融資難、融資貴,稅費重以及“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等內外部因素的影響和制約。
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當中,有329家企業受到了人才缺乏的困擾。
報告還顯示,雖然民營企業500強對民間投資政策環境的改善給予了較高程度的認可,但仍有52.4%的企業認為壟斷行業的門檻較高,45.6%的企業認為實施細則操作性不夠,44.4%的企業認為投資某些壟斷行業,缺少話語權。
文/新華社記者 羅宇凡
- 相關閱讀
-
北京首套房貸款9折利率優惠再現市場
(記者袁曉瀾)昨日,鏈家地產與中信銀行宣布,通過鏈家地產購買二手房的購房人申請中信銀行貸款,北京首套房將可享受利率最低9折優惠。北京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目前打折銀行僅為少數,信貸尚未有實質性松動,市場后勁能否持續仍待觀察。...
-
人民日報談央企領導職務消費:憑啥我的資產他請客
業內人士指出,當今一些央企存在高管職務消費公開透明度不夠,項目雜亂、支出隨意、管理失控等問題。...
-
國家能源局:棄風棄光嚴重地區要控制新能源規模
鑒于我國新能源發展中棄風、棄光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在18日舉行的第五屆中國(甘肅)國際新能源博覽會上表示,棄風棄光嚴重的地區就是要控制規模。...
-
自主創新企業將獲政策支持
發改委會同科技部、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等部門,對《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管理辦法》(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令第53號)進行修訂,形成了《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管理辦法(修訂版,征求意見稿)》,并于日前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
食藥總局:依生生物制藥生產存嚴重問題
食藥總局19日稱,近期,網上出現舉報遼寧省沈陽市的遼寧依生生物制藥有限公司117批人用狂犬病疫苗批簽發問題。檢查發現,該企業的無菌保障關鍵環節存在嚴重問題。隨即,食藥總局審核查驗中心組織對遼寧依生公司進行了現場突擊檢查。...
-
房貸九折利率重現北京市場
在全國樓市成交持續下滑的背景下,房貸九折利率重現市場。鏈家方面告訴記者,以200萬元20年期貸款計算,如果是基準利率的話,月還款額為14971元/月,利息總額為159.3萬元;如果享受九折利率,則月還款為14208元/月,月還款節省763元/月,可節省利息支出18.3萬元。...
-
能源局再調政策“兜底”分布式光伏
“根據實際情況,調研擬訂集中式和分布式光伏發電財政補貼政策微調的可行性和具體辦法。不容忽視的是,分布式光伏的融資問題還沒有得到徹底解決,而且產品本身質量參差不齊、歐美等海外市場圍追堵截等內憂外患都還存在。...
-
規范國企高管薪酬也要百姓看得懂
日前,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唯有越來越多的民意滲透其中,才能使國企高管薪酬避免“上頭說了算”的單一化,讓國企高管的薪酬標準變得更加合理與科學。...
-
房價下行也需“軟著陸”
據中國經濟網報道,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日前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2014年7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22428元/平方米,環比減少2 .4%,同比增長3 .3%;7月份成交均價比6月份下跌了540元/平方米。...
-
管住亂花錢“透明財政”還須更給力
近期,媒體接連曝光一些政府違規支出的新聞,從“與民爭景”的豪華培訓中心藏匿“發票腐敗”,到貧困縣偷建占地百畝的豪華行政大樓,政府亂花錢歪風屢禁不止,一個重要原因是約束政府花錢的制度還有待完善,開支需要進一步透明。還要在“曬細賬”上多下工夫,擴大公開范圍和內容,除涉密信息外,中央和地方所有使用財政資金的部門均應公開本部門預決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