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 劉尚希:
上半年,全國財政收入增長總體平穩,這與今年以來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相適應。6月份增速有所回落,說明經濟增長下行壓力仍然存在,下半年全國財政收入增長將呈現穩中趨緩態勢,全年財政收入可能會出現“前高后低”的情況
財稅收入變化是經濟形勢的一種反映。今年以來,財政收入情況如何,經濟結構調整怎樣影響稅收收入,財政支出節奏呈現什么樣的變化?就這些熱點話題,《經濟日報》記者采訪了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
記者:今年上半年財政收入形勢如何?全年呈現怎樣的走勢?
劉尚希:上半年,全國財政收入74638億元,同比增長8.8%。這表明,全國財政收入增長總體平穩,這與今年以來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是相適應的。但是,從6月份來看增速有所回落,說明經濟增長下行壓力仍然存在,下半年全國財政收入增長可能會呈現穩中趨緩態勢。
財政收入增長穩中趨緩,主要受增值稅下降以及出口退稅增加等稅種變化影響。比如,受工業生產增速放緩、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等因素影響,上半年國內增值稅同比僅增長6.1%,其中6月份下降0.5%。預計受經濟下行壓力仍然存在、去年收入基數逐步提高等因素影響,下半年財政收入壓力較大;尤其是中央財政收入上半年同比增長6.2%,還低于預算目標0.8個百分點。因而,總體來看,全年財政收入可能會出現“前高后低”的情況,實現預算目標有一定的壓力。
記者:稅收收入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占比超過80%。今年以來稅制改革也不斷加快,請問上半年稅收收入呈現怎樣的變化趨勢?
劉尚希:上半年,稅收收入的特點可以概括為“兩個分化”。第一個是不同行業稅收明顯分化,有的行業增長快,有的行業增長慢甚至是下滑。這也體現了國家經濟結構調整的政策導向。
比如,改善外貿環境,促進進出口貿易發展,帶動相關稅收恢復性增長。數據顯示,1月至6月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和關稅同比分別增長8.6%和15.3%,比去年同期增速分別上升25.7個和31.3個百分點。而隨著國家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加強,房地產交易環節稅收增速普遍回落。1月至6月房地產營業稅、契稅同比分別增長6.6%、11.7%,同比增速分別回落39.1個、28.1個百分點。
第二個就是地區之間稅收收入出現分化。地方本級收入增幅東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尤其是中西部省份一些煤炭等資源大省,由于經濟增速放緩,需求小導致產能過剩突出,在經濟結構調整中更需下大力氣治理,因而稅收收入相應放緩明顯。而東部經濟發展平穩,尤其是現代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發展較快的省份,稅收增長平穩。以上海為例,稅收結構特點與上海經濟結構不斷優化調整的趨勢基本匹配。上半年上海市完成稅收5370.8億元,同比增長13.7%,其中第三產業稅收比重提高占全部稅收收入比重為65.7%,較上年同期提高1.5個百分點。
記者:今年上半年,經濟下行壓力凸顯,各項穩增長政策措施落實需要財政資金及時到位,財政支出情況如何?
劉尚希:上半年財政支出69154億元,同比增長15.8%,財政資金下撥速度加快。尤其是近兩個月,支出進度加快更為明顯,比如6月份,全國財政支出16522億元,同比增長26.1%。受此拉動,上半年全國重點項目預算執行進度明顯加快。據了解,上半年,住房保障支出增長了30.2%,交通運輸支出增長22.1%,農林水、教育、醫療、社保等民生領域均為兩位數增長。
事實上,由于中央財政預算每年都是在3月份經全國人大審議通過的,預算通過后很多項目支出才能啟動,這就造成一般情況下預算執行通常是前低后高。因而今年上半年,財政資金支出進度加快,可以說是得益于預算管理的加強、執行進度的不斷完善,這也為經濟保持穩定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