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與新聞》記者馬付才
開標前就已瘋傳甘肅七建被內定為中標單位,開標后果然不出所料。總投資1.6億的甘肅省白銀市第一人民醫院住院部綜合樓項目(以下簡稱綜合樓項目),在招投標過程中暴露的一系列問題,亟待有關部門給一個明確說法。
25家企業莫名出局
2014年4月28日,綜合樓項目在網上發布招標公告。3天的報名時間里,省內外34家一級建筑企業報名投標。
招標公告顯示,招標范圍為經審查批準的施工圖范圍內的土建、給排水、電氣的施工及安裝工程,投標人必須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注冊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業;投標申請人必須具備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一級及以上資質,并具有有效的安全生產許可證;且具有同類工程施工業績;項目經理須具備一級建造師資質,項目經理須主持過同類工程施工一項以上;技術負責人具有工程類中級及以上技術職稱;其中明確規定:經預選合格后方可參加投標。
預選,就是資格審查。《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第十五條規定,招標人采用資格預審辦法對潛在投標人進行資格審查的,應當發布資格預審公告、編制資格預審文件。
然而,5月9日,在沒有任何資格預審的情況下,綜合樓項目招標代理公司——中海建國際招標有限責任公司,用電話通知的方式告知25家企業沒有競標資格。剩余的9家企業被允許參加競標。定于6月3日開標。
白銀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紀檢組組長魏家宏告訴記者,該工程因為投資巨大,關注度高,全省的精英建筑企業幾乎均報名參加。“我們認為報名的企業參加競標都是有效的。這么多報名企業按正常的程序應該發布預審公告,然后從專家庫中隨機抽取專家進行預審,這樣才能保證公平公正。”
為什么沒有發布預審公告、也沒有經由專家預審?中海建國際招標有限責任公司的負責人黃建強沒有任何解釋,反倒態度強硬地告訴記者:“這25家如何被排除在外,和記者沒有任何關系。”黃反復質問記者:究竟是哪些企業反映了這些問題。
9家企業涉嫌串標
一家出局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參加競標的9家企業涉嫌串標。因為竟標結果尚未公布,當5月9日這25家報名企業被電話通知沒有競標資格時,他們已獲知甘肅七建為中標企業。“這已是公開的秘密。”這位工作人員說,如果有紀檢監察部門向他們調查這次招標情況,他們會如實陳述。
5月30日,白銀市第一人民醫院基建科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領導已經確定了9家參加競標的企業,該項目由醫院黨委書記倪志忠負責,倪清楚具體情況。在隨后的采訪中,倪志忠卻告訴記者:“馬上就要開標,資格預審定了幾家我不清楚,我只負責黨建工作。”
白銀市招標辦主任張濤告訴記者:“我聽說有34家企業報名,但項目經理人到我這里刷卡報名的只有9家,如果做資格預審,就必須發資格預審公告。其余25家如何被排除在競標資格外,我并不清楚。”張濤告訴記者,他認為這應該是招投標公司和市第一人民醫院的共同行為。
6月3日下午3點半,是該招標在白銀市公共交易中心的開標時間。在當日上午8點半,記者把該次招標涉嫌串標的相關情況反映給了白銀市紀檢委和白銀市建設局的主要負責人,并告知圈內傳說甘肅七建早已被內定為中標單位。
在下午開標前,張濤主任回復記者短信稱:對建設單位及招標代理公司已經進行了調查詢問,相關單位澄清沒有私下做資格預審。
6月3日當天最后的開標結果揭曉,中標單位正是甘肅七建。
北京元坤律師事務所律師胡磊說:“按照《工程建設施工招標投標管理辦法》,這25家‘被出局’的企業應該接到書面通知和理由說明。如果沒有,有關部門應該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