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某地產炒貨企業工作人員也告訴記者,按照相關規定,在標注時名稱與內在成分必須相符。“像瓜子中如果沒有綠茶成分,只是用食品添加劑調味,就不能叫綠茶瓜子,只能叫綠茶味瓜子,以免造成誤解。”
但是根據國家標準,工業明礬、石蠟還有滑石粉,這些物質是不允許添加的,因為它們會對人體產生傷害。
很多人在吃瓜子時,都吃到過“臭籽”??赡阒绬??這種瓜子對身體傷害很大,甚至可能導致肝癌。那么,哪種瓜子中的“臭籽”特別多呢?
近日,搜狐網健康頻道的一項調查顯示:網友在買瓜子時,最常遭遇的質量問題依次是:霉變、炒焦、蟲蛀;超過80%的人吃到過霉變的瓜子;在瓜子的品牌選擇上,36%的人會選擇散裝的瓜子,其次是洽洽瓜子。搜狐網健康頻道還對洽洽、金鴿、老奶奶等8個品牌袋裝瓜子的瓜子仁大小和質量進行了評測。結果發現,“徽記”的瓜子仁最大,“張二嘎”的最小;同樣是100克瓜子剝出來的瓜子仁,“真心”最少,“徽記”最多;“洽洽”的“臭籽”(發霉、出芽、蟲蛀)最多,其次是“張二嘎”,最少是“口水娃”。其中,洽洽瓜子的“臭籽”率接近20%,也就是說,5粒洽洽瓜子中就有1粒“臭籽”。
也有不少網友在自己的微博里貼出帶蟲眼的洽洽瓜子圖,甚至還貼出了瓜子中含有扣子、玻璃碴的圖片。
針對這一結果,中國營養學會會員、國家二級營養師王旭峰指出,瓜子一旦發霉,其中可能含有黃曲霉毒素,它是目前發現的化學致癌物中最強的物質之一,經常攝入可能增加患肝癌風險;至于蟲蛀的瓜子,已經遭到了生物污染,最好不吃。
洽洽回應:
100粒瓜子找不出1粒霉變
針對該事件,洽洽食品在2月18日回應稱:一、國家相關標準要求:瓜子類產品屬于農副產品,在生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蟲蝕,依據SB/T 10553-2009 《熟制葵花籽和仁》標準中感官要求規定,烘炒葵花籽蟲蝕粒應≤1.5%。公司一直嚴格執行此標準并在生產過程中制定了更加嚴格的內控標準。
南京企業揭秘:
小作坊原料冷藏兩三年易“臭籽”
“葵花籽生長過程中有蟲蝕,臭籽其實就是壞瓜子 的意思。”南京一家地產炒貨企業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臭籽主要發生在原料環節。正規企業會定產定銷,每年10月份進貨,原料通風干燥冷庫保存,用到第二年9月份。
瓜子“臭籽”后霉變產生黃曲霉毒素,因此正規生產過程除了人工挑揀,還會通過檢測黃曲霉毒素含量來控制“臭籽”。
“原料買回來要挑揀,去掉壞的,小作坊可能就省掉這一環節。有的還把原料冷藏兩三年,臭籽率高,瓜子就容易霉變。”該人士稱。
檢查
南京正規企業沒啥事 小攤販卻幾乎沒人管
記者從南京市質監局了解到,南京有正規炒貨加工企業48家,在以往檢查中未發現炒貨生產企業違法添加明礬和滑石粉情況。
南京市質監局2012年共對全市炒貨生產企業產品開展監督檢驗95批次,合格93批次,合格率為97.89%,未發現非法添加,也未檢出超范圍超限量使用添加劑的情況。
但在2010年的日常監督檢查中發現南京天后炒貨廠濫用焦亞硫酸鈉的違法行為,市質監局當年即對該企業依法查處,并吊銷企業生產許可證。
但需要說明的是,質監部門檢查的都是QS產品,即南京本地正規企業的產品。那些遍布街頭巷尾的小攤販并不在檢查范圍內。而工商部門表示,對企業的產品檢測比較容易,對小攤販尤其是流動攤販的瓜子進行檢查難度非常大,這需要拿樣品進行一一檢測,“平時很少有這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