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半歲時,因感冒引發了肺炎,需要住院治療,治療費花了好幾千元。“我去保險公司咨詢過,才知道我的保單只是教育金,對于生病或者意外治療等都沒有理賠。”胡先生說,這筆治療費自己掏了不說,還有寶寶后期的營養補充等也都需要大筆花錢,為了防止再次感冒,他們還請了一名保姆專門照看寶寶。這樣一來,每年7000元的保費也成了一份經濟負擔。
更讓胡先生煩惱的是,有同事根據他的保單計算了將來的教育金收益,如果將這些保費存到銀行定期,獲得的收益更高。“也就是說,我要一直交保費到寶寶16歲上高中才能有錢可以領,而領到的錢不如我存定期在銀行的多。”
理財師的話
兒童險要注重醫療保障
胡先生的做法和許多家長一樣,進入了少兒投保的誤區,后悔也是可以理解的事。專業的保險代理人告訴家長們,孩子的保險應該把醫療健康保障放在第一位,教育金應該屬于有閑錢的時候才購買的產品,并非必要險種。其他家長們應該以胡先生為前車之鑒,不要犯相同錯誤。
通常情況下,家長對孩子未來前途的關注勝過對現實風險的關注,因此總是愿意投入更多的資金為孩子未來的高中、大學甚至出國留學儲備學費。然而,事實上,對于少兒來說,這筆錢的投入還是非常遙遠的事,短期之內用不少。而真正實用必要的則是醫療健康險。
代理人表示,少兒們由于身體正在發育,免疫力低,風險抵抗能力差,因此發生意外和疾病的幾率非常高。這樣一來,意外險和重疾險就成了孩子們的必備保護傘,同時家長們也應該注重附加住院醫療險,以備因意外、疾病而支付治療費用。一來,孩子生病時可以有保險理賠金緩解經濟壓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給家長減少風險承擔的能力。
如果按照孩子的年齡來區分購買保險的品種,則5歲以下的寶寶,發生呼吸道疾病的幾率最高,因此首先應考慮疾病保障;6~14歲的孩子開始上學,離開父母視線有自主能力,發生意外的幾率就直線上升,因此應該優先考慮意外險;15歲以上的孩子在有了醫療和意外保障的情況下,才可以來考慮教育金的儲備。
因此,建議胡先生這樣的投保家長們,趕緊亡羊補牢,為孩子補投醫療意外保險。
后悔險種
理財型保險
后悔人:朱先生
購買產品描述:萬能險與投連險均有購買,根據收益漲跌情況來計算保單價值。
“我的萬能險和投連險都虧死了。”朱先生今年62歲,已退休,兒女們已經各自成家,幾乎沒有經濟負擔。于是,朱先生將手中的退休金投入到了理財之中,除了購買傳統的股票和基金以外,他也嘗試著購買了一些理財類保險,如萬能險和投連險等。誰知,今年以來,萬能險和投連險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朱先生購買的某一款投連險產品月跌幅更是高達3%以上。這讓朱先生感到非常后悔,理財沒得到收益不說,資產還縮水,實在不甘心。
理財師的話
萬能投連不適合年長者
今年以來,萬能險與投連險市場確實非常“慘淡”。數據顯示,185只萬能險產品中,有半數以上都比年初時的利率有所下降,收益上漲的只有13只。投連險的下跌則更加明顯,根據同花順的資料數據顯示,11月投連險指數型賬戶跌幅均超過了5%。
保險代理人表示,事實上,只要是理財投資類產品,不論股票基金還是保險,都一樣存在風險,收益越高越快,風險就越大。而萬能險和投連險則更是需要靠長期的投資才能看出效益。于是,超過50歲的老年人就應該避免購買這樣的理財產品。如果已經購買,則應該保持良好心態。從理財賺錢的角度來說,2012年被金融業內人士稱為“投資虧損年”,不僅僅是保險理財出現虧損情況,股票基金也同樣如此,只要擺正心態也會有收益回升的時候。(南國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