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頑疾”不改團購投訴多得驚人
行業分析
DQ與美團網之間發生糾紛從而影響損害消費者權益的事件并非個案。在當前火速升溫的團購市場,類似的事例時有發生。
去年10月,美團網武漢站推出盛世天愛基礎體檢套餐,號稱價值600多元的項目僅售138元。不少顧客致電該醫院準備使用時,卻被告知醫院根本沒有這個活動。而當時,該次團購活動在網上已有2500人搶購。
今年1月7日,糯米網在武漢發布“66元團購巴犀燒烤雙人餐券”活動。活動發起后,很快得到18888名網友響應,收到團購金額120多萬元。三天后,糯米網卻通知,“因合作商戶無法提供合約規定中的全部服務,決定取消活動。”
此外,近年來團購市場還時時出現消費者匯出款團購后卻一直收不到貨、貨不對板等問題。團購消費者總結出團購的三大頑疾:消費承諾難兌現、產品有瑕疵、物流跟不上。“以前消費者投訴的重點是假貨問題,現在假貨投訴率在下降,消費承諾難兌現和物流環節的投訴率在上升。”淘寶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團購引發的消費糾紛這一兩年也成為投訴熱點。據北京市工商局12315、市消協96315日前公布消費投訴顯示,團購網站不規范的經營行為引發投訴不斷,在剛剛過去的2月份一共受理投訴54件,平均一天接2起,成為近期一個熱點。據介紹,多位消費者投訴稱,在一些網站參加了團購商品的活動,但物品卻遲遲不送達,團購網站的解釋是“配送沒有貨品了”、“配送壓力大,導致無法送到”。
記者在3·15消費電子投訴網和中國商務信用平臺(BCP)上瀏覽發現,關于網絡團購的投訴數量多得驚人。記者在3·15消費電子投訴網上發現,短短一個月,關于網絡團購的投訴就已近四百條,而在BCP近三個月幾百條網絡投訴中,關于團購的投訴也占據了大部分,投訴內容主要為合同承諾未達到、虛假信息和產品服務有問題。
低門檻造成“千團大戰”消費維權難助長行業歪風
國內團購市場當前正處于蓬勃發展的混亂期。
據資料顯示,2010年初,中國市場才出現第一家團購網站,到了2010年中,市場上也只有100多家團購網。然后,2010年下半年,團購市場進入井噴期,根據工信部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和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的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底,國內團購網站已達1726家,平均每天誕生5.7家團購網站。這一現象被戲稱為“千團大戰”。
深圳一位不愿具名的團購網CEO告訴記者,造成網絡團購市場混亂的主因之一是門檻低,60塊錢就可以買一個域名和空間,30塊錢買套團購網站源代碼,而CMS(網站模板)更是簡單,所有這些加起來,要建一個團購網,最低100元就能解決。“正是因為團購網站的技術門檻很低并缺少監管,所以團購網站才會大批量地涌現,這難免會出現良莠不齊、魚龍混雜的情況。”
正略鈞策行業研究院網絡營銷顧問唐欣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隨著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團購前景是看好的。但由于政府監管不力,缺乏對商戶的評價機制,團購問題仍會發生,主要是工信部和商務部沒有出臺真正地保障消費者和商家的政策。為了爭奪更多客戶,大網站采取自己“燒錢”方式,以比協議價更低的價格推出團購產品,既透支賣家資源,也透支消費者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