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招投標,越招價越高
據媒體報道,今年4月15日,湖南省物價局制發了全省藥品集中采購投標報價指導價格,其中蘆筍片在湖南政府招投標的指導價是每盒136元,這同樣是一個讓人看不懂的招投標價,因為它超過了企業出廠價的8倍。對此,湖南物價局的解釋是,這個價格是參考了周邊省份2008年實際執行的中標價格。言下之意,不僅在湖南,全國很多地方蘆筍片的價格都差不多。
看看湖南物價局為我們提供的蘆筍片信息———廣東江門190.08元一盒,黑龍江160元一盒,河南133元一盒,最低的都是出廠價的8倍。今天我們也登錄到陜西省物價局的網站查詢,同樣規格的蘆筍片2004年在陜西省的最高零售價是218元,而黑龍江物價局2009年7月10日開始最高零售價為184元。
顯然不僅是湖南,一盒小小的蘆筍片,為什么通過政府招標價格不但沒有降,反而都以接近10倍的價格出現在消費者面前?一盒蘆筍片開始讓人們強烈質疑,政府集中采購藥品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通過招投標限制藥價虛高,為老百姓拿到一個合理的藥價,但是為什么在蘆筍片的定價問題上,人們沒有看到這種改革應有的效果呢?
王錫鋅認為,除了流通環節存在著市場扭曲比較嚴重的情形外,可能指導價本身就存在虛高的情形。
今年年初,湖北省政協委員劉寶林曾對媒體說起對基本藥物的采購招標結果的尷尬體會。0.75克的每支藥品,他們的進價1.68元,賣給基層醫療機構價格為1.78元,而在基本藥物目錄中,政府對這個品種藥物的招標價竟然達到了8.85元。劉寶林所在的企業,所經營的藥品中有七成以上都在基本藥物目錄里,但他們統計了這些藥物目錄的政府招標價與限進價之后,發現3000多個品規中九成基本藥物的政府招標價比市場價還高,只有一成的招標價低于市場價。
我們真的搞不清楚,政府集中招投標采購藥品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湖南省成立了調查組,他們的調查結果對于眼下讓人看不懂的政府招投標采購又會帶來什么影響呢?
離譜指導價,問題出在哪
政府招投標,目的是希望把藥價降下來,但是蘆筍片的出廠價那么便宜,結果政府招投標指導價反而變得這么貴,到底哪兒出現了問題,讓一個這么好的政策變形了?
王錫鋅就此分析,政府的集中采購,有幾個很重要的基本環節必須解決,第一個就是要定出一個比較符合實際的、有準確的情報和數據來支持的指導價。不然制藥廠糊弄你,你又不懂行,不是一糊弄一個準嗎?而且如果你沒有基本的關于成本和合理利潤分配的數據,這樣出來的指導價其實根本沒法從管制或指導方面來把價格壓下來。如果指導價定得離譜,招投標后,大家都會看政府用的指導價。
為什么政府會制定出來一個離譜的價格呢?哪個地方出了問題?
王錫鋅認為,真正想把價格拉下來,集中采購制度最核心的機制是競爭和公開。如果讓投標的企業都能夠有一種有效的競爭機制,他們相互之間會來比價,因為雖然投標的人比較多,但是中標入圍的企業會比較少,而最后真正簽合同的企業會更少,靠什么?第一個靠質量,第二個靠價格。所以如果能把集中招標采購的競爭機制發揮出來,可能對藥價下降會有些作為。
另外,現在的招標機制里面,其實并沒有解決鏈條過長的問題。我們前面講到,整個醫藥的流通中間環節比較多,現在我來一個集中招標采購,集中招標采購是想解決什么?最好每個省直接設一個統一的平臺,大家來賣藥,醫院要買藥都到這個平臺上來,我不要那么多中間的流通環節了。(喬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