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為港漂族的減少可以讓房價稍微回調一些,但2012年,香港特區政府突然宣布:非香港永久居民及所有公司購買香港住宅,需要繳付15%的買家印花稅,這令原本還在糾結是否要買房的馬茜和林丹大受打擊。
根據香港入境處規定,在香港連續居住滿7年才能成為香港永久居民,所以像馬茜和林丹這樣在香港居住不足7年的港漂如果要買房就必須繳納15%的買家印花稅,這意味著即便是400萬港元的房子,馬茜和林丹這樣的身份需要再繳納60萬港元的買家印花稅,這徹底讓馬茜和林丹死了心。
但她們身邊的朋友卻還有奮不顧身地一頭扎進香港樓市的,這幾位朋友寧愿多給買家印花稅,也要趕上樓市上升的班車,對此馬茜當年不以為然,還勸誡其他人要引以為戒,警惕樓市風險。
但香港樓市又一次出乎大家意料,2013年到2015年,香港樓市大幅上漲。根據中原城市領先指數,從2013年1月至今,該指數累計上漲22.3%至141.37的水平,這個數據顯示香港大部分的房子價格上漲了至少20%。
而就在最近,隨著股市的大漲,香港樓市又開始了新一輪瘋狂。新聞都在不斷播放著各種各樣的成交價破紀錄——在香港青衣長安邨的一套海景公屋,未補地價的價格達到了335萬港元,如果計算入地價,其實每平方尺價格高達12528港元,即每平方米約13.2萬港元,成為香港最新的公屋王。
這樣的新聞每天都在刺激著馬茜、林丹這樣的港漂族,為什么不早些買樓呢?
馬茜好不容易存夠了首付卻又因為房價的暴漲再次上不了車。工資每年不到5%的漲幅已經遠遠趕不上香港房價的上漲速度。
“越耽誤越買不起房,這次我一定要買房。”馬茜說,她和林丹終于下定決心,今年一定要買房,哪怕選擇在深圳買。
深圳買房也不易
上周六,準備多時的馬茜和林丹踏上了開往深圳羅湖的東鐵線。
在此之前,馬茜請教了多位資深買房人士,對深圳的各個片區都做了大量功課。最近香港人的投資熱情卻都到了以深圳北站為中心的周邊社區,以至于深圳龍華區的房價由2013年的每平方米1萬多漲到了4萬多,那個區域還有大量待開的新樓盤,虎視眈眈地盯著香港人的荷包。
馬茜從一位熟悉深圳樓市的朋友那里了解到,龍華區未來還會有不少新盤推出,由于教育資源和醫療資源都比較匱乏,所以朋友認為現在龍華區的市場價有虛高成分,因此馬茜直接放棄了在深圳高鐵站附近看房的想法。
馬茜在另一位朋友的指點下,了解到深圳羅湖區資源密集,不僅有多所省級重點小學,還有多家三甲醫院,于是她挑選了羅湖某著名省一級重點小學附近的小區,約好中介周末看房。
在開往深圳羅湖的東鐵線上馬茜和林丹感嘆,早買房的人現在已經輕松地實現了財務自由。中介小伙陳先生熱情地介紹起了周邊的房子,陳先生做地產代理行業接近10年,其間錯過無數買房機會,他透露,就在她們看完房后,他就要出手他人生第一套房。
陳先生感嘆,當年跟他同樣身無分文的同行,由于抓住了房地產行業的機會,當年由20萬起家,在深圳通過炒房現在身家已經超過5億元,而他現在只買了一套20平方米、位于福田區的小房子。
在介紹完以后,馬茜打開網頁復習看中的小區,她看中了羅湖附近的一個小區,均價在每平方米3.5萬元左右,總價大約200萬人民幣。這一單價對于現在的香港來說,簡直是青菜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