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 (記者李蕾)隨著春節后企業開工增加,以及國家穩增長政策對市場預期的改善,3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重回臨界點上方。國家統計局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4月1日發布數據顯示,3月中國制造業PMI為50.1%,比上月回升0.2個百分點。不過,分析認為,制造業乃至整體經濟仍面臨一定下行壓力。
“穩增長”推動PMI回升
對于3月PMI的小幅回升,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表示,春節過后,企業集中開工,生產活動有所加快,是帶動本月PMI回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時,在近期一系列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的政策措施利好作用下,企業對未來一段時間的市場預期持樂觀態度的比例有所增加;另外,近期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降幅收窄,一些建筑鋼材產品價格出現回升,市場環境的有利因素對企業的生產也帶來一些積極影響。
從分類指數看,在構成制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中,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高于臨界點,從業人員指數和原材料庫存指數低于臨界點。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陳中濤分析稱,自2月份以來,PMI指數連續小幅回升,尤其是生產指數、購進價格指數、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回升較為明顯,顯示春節過后企業生產活動恢復加快,市場信心增強。二季度隨著國家穩增長的著力點持續加力,經濟發展中的熱點、亮點不斷顯現,經濟運行將由穩中趨緩逐漸走向緩中趨穩、穩中趨升。
制造業仍存下行壓力
不過,陳中濤亦承認,當前經濟仍存在值得關注的問題,目前市場需求整體仍然偏弱,一些中小企業反映,由于勞動力成本增加,環保成本上升,加上歐元、日元加快貶值,在國際市場上接單困難;另外,企業成本壓力仍然較大,尤為突出的是勞動力、資金、物流等成本較高,企業利潤空間受擠壓。
趙慶河也表示,國內外市場需求仍顯偏弱,制造業存在一定下行壓力。同時,大型企業雖表現穩定,但中、小型企業PMI雙雙回落,持續低于臨界點,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困難依然較大。
官方數據顯示,大型企業PMI為51.5%,比上月上升1.1個百分點;中、小型企業PMI分別為48.3%和46.9%,下降1.1和1.2個百分點。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稱,穩增長政策推動大型企業景氣度明顯改善,而中小型企業景氣度的大幅下滑顯示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嚴峻。
徐高表示,近期政府接連出臺降準降息、降低首付比例、減少稅收等房地產友好型政策,推動房地產銷售呈現一定好轉跡象,但尚未傳導至生產端。寬松貨幣政策下,資金是流入資本市場并擠壓實體經濟,還是形成信貸擴張以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取決于監管層對資本市場加杠桿行為以及短期利率的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