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央企4萬億境外資產不審計必滋腐敗
3月3日有媒體報道說,全國政協委員、審計署原副審計長董大勝在“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研討會”會上稱,截至2013年年底統計,118家中央政府直屬企業資產總額達到35萬億元;根據國資委統計的境外經營單位資產在資產總額中占比12.5%計算,央企境外資產總額已超過4.3萬億元。央企的4.3萬億境外資產,有多少被依法納入到了審計監督?審計署原副審計長對此給出的答案是“基本上沒有進行審計”。
不僅如此,據這位審計署原副審計長披露說,“在過去多年的實踐中,不成文的做法是審計署只對118家中央企業中的57家進行過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其余的企業由有關部門組織或者委托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計,對其他中央部委下屬的企業,審計署從來沒有審計過。對中央企業越來越大的境外投資也基本上沒有進行審計,這就存在著國有企業審計大量空白點。”
118家中央直屬企業,只有57家進行過經濟責任審計,其他國家部委所屬企業則從來沒有審計過!這樣的事實,著實令人震驚。在官場腐敗防不勝防、官員腐敗反不勝反的情況下,那么多生財的部門、造錢的機構卻沒有外在的監督檢查,這不啻在盜賊出沒地方的夜晚撤掉了倉庫的防守。對如此巨額的國有資產之不負責任,莫此為甚。這也就難怪為什么央企、尤其是壟斷大央企出了那么多饕餮大盜。
4萬多億境外資產“基本上沒有進行審計”的事實,也正對應上了此前揭露出的一些腐敗案件中所涉及到的腐敗官員及其親屬在境外犯罪的事實。周永康之子周斌及其姻親家屬在境外開有多家公司,其生意伙伴全為壟斷國內市場的中央政府直屬企業。這些境外的央企成了為大老虎輸送巨額利益的特殊管道,成了腐敗官員的造血機器。
當然,這些“內戰內行,外戰外行”,在國際市場競爭中非以體量就沒有優勢可言的某些央企,其境外分支也根本造不出什么血來,其為腐敗官員輸送的利益,也不過是其蠶食、掏空境內主體,利用監管、監督漏洞,騰挪資產所實現的。這也是某些央企屢屢以超高價格在境外競買中拿礦山、買油田,最后也屢屢成為國際笑話的真正原因所在。
從已查處且被公開披露的腐敗案件看,一些央企在境外競買并購,不過是為騰挪境內資產做項目、設騙局而已。一些腐敗官員的親屬以低價買進那些或在市場上無人問津、或負債累累需大量后續投入、或根本不具商業價值的國外資源類項目或資產,再轉手以高價、超高價買給央企,而央企則利用監管松懈的空子,或大筆核銷虧損放棄項目,或使項目成為無底黑洞,源源不斷地為腐敗官員輸送利益……
中央政府直屬企業資產如此監管狀況,對國有全民資產如此松懈的監督狀況,這也就難怪在央企、在國有企業存在那么多腐敗官員了。最近幾天,身負反腐敗重任的2015年中央巡視組第一輪專項巡視拉開序幕,這輪以26家央企為專項巡視對象的巡視,將針對央企比較突出的問題,如:有的官員利用職權為親屬和朋友謀取利益,收受賄賂或進行商業賄賂,有的官員違規向官員親屬辦公司盲目投資,向關聯企業輸送利益等問題進行查處。根據相關安排,有關部門今年要實現對中央政府直屬重要骨干企業和中管金融企業巡視全覆蓋。
鑒于此,國家審計署前副審計長董大勝建議,應把所有國有企業,包括境外投資都納入審計監督范圍,由此實現對國有企業審計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