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地鐵自1935年5月15日開通第一條線路以來,始終以“高端大氣上檔次”著稱。在188個站點中,44個被列為國家文化遺產,成為莫斯科旅游景點中的“保留項目”,也成就了“地下藝術殿堂”之美名。更重要的是,地鐵承擔了莫斯科市56%的客運量,成為城市公共交通的絕對主力。但隨著歲月的磨礪和國家投入的減少,年逾古稀的莫斯科地鐵日見老態,破舊、擁擠、缺乏安全等都與其傳統美名格格不入。莫斯科地鐵近年來不斷加大投資力度,力圖重溫那“美好的往昔”。
和世界大多數城市一樣,莫斯科地鐵采取進站收費方式。一張單程票價為30盧布(1盧布約合0.2元人民幣),換乘線路不另補票。若購買次數較多,票價則相應有所優惠:11次、20次、40次和60次的票價分別為300盧布、500盧布、1000盧布和1200盧布。莫斯科地鐵還推出了可充值的智能票卡。1天不限次乘坐收取200盧布,30天不限次為2200盧布,另有價值1.7萬盧布的年卡。考慮到居民上下班多需換乘其他交通工具,地鐵票通常還可兼容有軌、無軌電車以及公共汽車。兼容各類交通工具的智能月票卡,售價2380盧布,但使用不得超過70次。此外,享受政府補貼優惠的學生月票售價350盧布,每月不限次乘坐。退伍老兵、衛國戰爭英雄、烈軍屬、孤兒和殘障人士等,則可辦理社保卡,免費乘坐所有公共交通工具。
莫斯科路面堵車嚴重,相對“靠譜”的地鐵因而成為很多乘客的出行首選。莫斯科地鐵公司負責人別賽京告訴本報記者,莫斯科地鐵乘客運輸量多年來一直居世界首位。據統計,2012年莫斯科地鐵運送旅客達24億人次,超過了北京地鐵2011年19億人次的紀錄。目前,莫斯科地鐵日客運量為800多萬人次,高峰時近1000萬人次,出現人滿為患的擁堵狀況已屬常態。
別賽京透露,為緩解地鐵超負荷運轉的壓力,市政府采取了多項改革措施:一是提高運率,每趟列車加掛車廂。二是縮短列車發車間隙,由3分鐘減至1分半鐘,創造了世界發車頻率最快的紀錄。三是連通不同車廂。近兩年莫斯科市共購入約700節新地鐵車廂,乘客在列車行進時可在不同車廂穿行,避免了同一趟列車中的“忙閑”不均。莫斯科市市長索比亞寧表示,到2020年將購入約3000節新車廂。四是控制乘客出入。莫斯科絕大多數地鐵出口都是電梯,出現擁堵時,電梯多為上行通道,及時疏散客流量。在配備樓梯的地鐵站,高峰期電梯全部上行,進入地鐵站的乘客需從樓梯步行至站臺。五是新增線路和里程。莫斯科市建設部新聞辦公室主任齊季諾娃向記者介紹,目前莫斯科地鐵12條線路(含輕軌),全長共317.5公里,到2025年將新增3至4條新線路,總長度將達650公里。
莫斯科地鐵的老化導致故障頻發,加速其現代化建設成為重中之重。莫斯科城市建設與城建政策綜合部負責人巴爾金娜告訴記者,過去3年中莫斯科市政府共投資2700多億盧布,未來兩年還將追加3000億盧布改善地鐵基礎設施和運行環境。
與安全事故相比,在人口密集的地鐵,防止恐怖襲擊更是當務之急。莫斯科地鐵安全局人員向記者解釋稱,每個地鐵站都設有大量攝像頭和報警終端,管理人員可迅速發現可疑人員并對其進行檢查;乘客發現可疑情況,也可及時呼叫中心報警。報警終端還設有信息咨詢按鈕,乘客有任何關于乘坐地鐵的問題都可以咨詢服務人員。警察隨時在進出口和站臺巡邏檢查,對乘客攜帶的可疑包裹進行及時排查。為進一步提高地鐵安全性,莫斯科地鐵安全局從2014年開始,將斥資2300萬盧布對所有地鐵設施進行大檢查。
地鐵安全局表示,根據檢查結果將制定未來保障運輸安全的措施,包括在地鐵大廳、站臺、車廂等設施逐步安裝上攝像頭、無線電和化學物質檢測裝置等,并設置金屬探測儀和安檢區。這些裝置獲取的信息將匯總到未來設立的運輸安全控制中心,工作人員可對緊急事態進行及時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