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訊 記者戴曼曼報道:此前不能單獨開設獨立證券賬戶的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獲準可以開戶,但對銀行影響不大?近日,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發布的《關于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開立證券賬戶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允許銀行理財產品可分別在滬深交易所開一個證券賬戶。但參與“固定收益類產品投資”的字眼,就意味著規模巨大的理財資金并不能進入股市,因此業內不少分析人士認為,此政策的出臺對于銀行本身的影響不大,更不會影響到理財產品的收益率。
據了解,中登公司近日發布《通知》稱,為了支持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參與證券交易所標準化債券、信貸資產支持證券、優先股等固定收益類產品的投資,銀行理財產品可以分別在滬深兩市開設一個證券賬戶。
目前公開數據顯示,中國的理財產品規模已經超過10萬億元,銀行理財產品獲準開設證券賬戶,是否意味著規模龐大的資金可以入市?
“這跟網上傳言的理財資金入市根本是兩碼事”,有證券公司銀行業分析師介紹,《通知》對于商業銀行可以開設的賬戶進行了限定,針對的3種產品投資仍然屬于固定收益類的產品投資,“根本不涉及二級市場交易”。
事實上,此前銀行理財產品雖然不擁有獨立的證券賬戶,但這也無阻于理財資金進入股市,大多數的理財產品都通過借道信托等渠道,但隨著對于銀信合作的進一步收緊,這種通道也逐漸收窄。因此不少分析人士在采訪中都表示,未來的趨勢一定是逐漸放開,允許理財產品設立的賬戶逐漸可以進入到二級市場。
說法
能否“打新股”說法不一
有業內人士表示,此次放開商業銀行理財產品設立,不僅意味著無需再次借道信托等渠道,而進行固收產品類的投資,也許還意味著今后的理財產品可以進行“打新股”。
據悉,2009年7月,銀監會頒布《關于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投資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銀監發[2003]65號文),僅限制銀行理財資金不得直接投資于二級市場,但在此文中,卻將新股申購排除在外。
因此,該名業內人士也表示,此次向銀行理財資金開放證券賬戶或許可以讓2007年左右銀行理財產品熱衷于“打新股”的現象再現。
不過,某知名證券公司銀行業分析師卻對此說法表示不認同,她認為,從《通知》的限定要求來看,應該還是集中于固定產品收益類,會排除新股申購在外,她的解釋為“沒有明文禁止并不意味著被允許”。
“理財通道的逐步打開,還是為了擴大交易所債券市場的流動性”,該分析師認為,放開商業銀行理財開設賬戶,僅僅是為了擴大需求端,“對于銀行本身的影響不大,更不會影響到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