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獲悉,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14年全國財政赤字規模為1.3萬億元,比今年增加1000億元;2014年的赤字率預計為2.3%,比今年2.2%的赤字率略升。
按中央政府的預算程序,國務院應于1月15日左右向全國人大提交政府預算草案,全國財政赤字規模也將正式擬定。中央赤字規模須經全國人大全體會議審議批準,地方政府赤字須經本級人大常委會審議批準預算調整。
2008年至2012年,全國赤字規模分別是1800億元、9500億元、1萬億元、8500億元、8000億元,2013年為1.2萬億元,增幅達50%。
2008年-2013年,全國財政赤字率分別為0.6%、2.8%、2.5%、1.8%、1.5%和2.2%。
一位政府研究機構專家稱,今年12月的國內外經濟數據出來后,中央政府將最終確定赤字水平,關鍵要看對2014年物價水平的預測,以及對全球經濟復蘇情況的判斷。如果預計2014年物價水平較高,即使仍然采取積極財政政策,總體赤字規模要么與今年持平,要么總體略收斂、象征性減少一點;如果預計2014年物價水平可以容忍,那么赤字規模增加到1.3萬億元,也未嘗不可。為了支持城鎮化,赤字規模應該有結構性的調整,財政部代地方政府發債的規模可以穩中上漲。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建議,應改革城投債、地方政府債券等審批制度。適當加大國債發行量,替換地方政府的部分存量債務。同時,加快建立完整的政府資產負債表,為地方政府以市場方式自主發行市政債奠定基礎。財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