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涉案地域范圍廣、金額大、情況復雜。從我們研究掌握的很多案例看,范圍小的涉及幾個省市,多的涉及二三十個省市;涉案金額大多在千萬元以上,有的達到數億元;牽涉到投資者少則上百人,多則數千人。
二是資產易被轉移、證據易被銷毀、人員易潛逃。這些從事非法集資活動的人都是早有預謀,精心策劃,有的還有很高的反偵察手段,當公安機關收集到一定證據,決定實施抓捕時,經常出現人去樓空,證據被銷毀,贓款不知去向。
三是花樣不斷翻新,隱蔽性強、欺騙性大。與其他領域先后出現的各種欺詐活動相比,有的非法集資案件是利用股票發行或轉讓的形式進行欺詐活動,本質仍是非法集資,但方式方法更隱蔽,迷惑性更強,不僅老百姓很難識別,有時甚至需要監管部門花很大力氣來進行認定。
在采訪中,西安市金融辦工作人員通過本報向廣大市民提醒:如今我們身邊的非法集資行為并不少見,請大家提高警惕,不要被高利息誘惑。參與非法集資,損失只能由自己承擔。
金融秩序需共同維護
近年來,隨著公安機關打擊非法集資類案件力度的不斷加大,人民群眾的防范意識也有了一定增強,但與此同時,非法集資活動的方法和形式也在不斷更新和變化著。如今在西安市遍地開花的各類擔保公司,也普遍存在著經營不規范的情況。西安市金融辦工作人員介紹說,“雖然國家明令禁止擔保公司從事吸收存款、發放貸款等活動,但如今市面上部分公司虛報注冊資本,故意曲解融資性擔保的含義,以高額投資回報作為誘餌,通過虛構借款人簽訂擔保借款合同,非法募集資金的行為,也相當普遍。”根據現行法律及相關政策,無論普通擔保公司和融資性擔保公司,都不能借用合法經營的形式,以高利息、高回報為誘餌,面向社會公眾吸收社會資金,更不能吸收存款、發放貸款。擔保公司或投資公司凡有此類行為,均屬違法違規。
因此,西安市金融辦鄭重提醒:市民百姓參與違規的理財業務,不但涉嫌違法違規,而且一旦出現風險,損失將由自己承擔。(三秦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