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國家金融體系
在投機者的炒作下,比特幣或許已稍許背離了中本聰的初衷。但直到目前,仍沒有哪一國政府出面對這種虛擬貨幣叫停。
盡管如此,來自民間的質疑聲一直未曾休止,在利益追逐下的不和諧之音也不絕于耳。記者查閱維基百科發現,2011年6月,賽門鐵克警告稱,部分狂熱的“礦工”通過控制他人電腦的“抓肉雞”方式來秘密挖掘比特幣。這會消耗電腦計算周期,消耗更多的電量以及使得計算機溫度升高。不到三個月內,發現了專門感染MacOSX操作系統的比特幣“挖掘”木馬。
記者同時在《比特幣沉浮錄》一文中看到,美國參議員查爾斯·舒默曾專門舉行記者招待會,呼吁毒品管理局和司法部關閉“絲綢之路”,他稱其為“我們所見過最明目張膽的網上販毒行為”,并形容比特幣是“一種網上洗錢形式”。
“比特幣已經瘋了,我們正在見證一個巨型泡沫的誕生。比特幣泡沫將是唯一一個具有全球性質、全世界的人一起參與的泡沫,未來將漲到讓所有人震驚的地步,等到它崩盤,將會套死一大群人。 ”段宏斌不久前說。
IT律師趙占領分析稱,比特幣投資目前主要有兩大風險。第一來自監管層面,隨著比特幣的功能范圍擴展到支付手段、涉及金額逐步增加、影響范圍逐漸擴大,最終必將引起各國政府監管。沒有哪個國家會允許這種不由中央銀行發行、不受監管、卻又沖擊法定貨幣的虛擬貨幣的存在,直接涉及到一國的金融主權和金融秩序。
“而且,這種比特幣不同于之前已有的網絡運營商發行的虛擬貨幣。網絡運營商發行的虛擬貨幣總是中心化的,對于政府而言是可控的,目前中國政府的主要控制思路是兩點:第一,使用范圍僅僅限于發行商自己提供的虛擬產品或者服務;第二,不能反向回兌,以免虛擬貨幣具有流通的職能。 ”趙占領說。
第二重風險來自安全層面。趙占領告訴記者,比特幣雖然由于技術和算法設置可以避免被偽造、避免通貨膨脹,但是卻存在重大的安全隱患,一旦被黑客攻擊,仍可能會給持有者造成損失,甚至給比特幣本身帶來信用危機。(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