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太太:炒股可以防止老年癡呆,只要心臟沒問題,每天盯盯盤還是挺好的。
4、退休與養老
退休養老問題是一生理財計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養老保障體系都面臨巨大的考驗。
美國的個人養老計劃由三部分構成——政府的社會保險體系、企業的養老金和個人的儲蓄部分。美國人退休后都可以從聯邦政府領取到養老金,這和前面提到的養老保險稅是掛鉤的。但由于收入高出$97,500的這部分不需要交養老保險稅,所以高收入的人所領取的養老金并不會比低收入的人高多少。所以政府的這個養老保險計劃,對低收入者要比高收入者重要。
據統計,美國65歲以上的人群,有20%的人完全依靠政府的養老保險金生活,65% 的人生活費的一半依靠政府的養老保險金。另據2005年的數據,65歲以上的人每月平均從政府那里領取$955,一對夫婦平均領取$1,574。而最高領取額是$1,939。
據統計,美國65歲以上的人群,有20%的人完全依靠政府的養老保險金生活,65% 的人生活費的一半依靠政府的養老保險金。另據2005年的數據,65歲以上的人每月平均從政府那里領取$955,一對夫婦平均領取$1,574。而最高領取額是$1,939。 政府的養老保險金是有風險的:它是依靠現在賺取工資的人所交的社會養老保險稅來維系支出,所以整個系統是盈余還是虧損,取決于人口的年齡構成。例如,2003年時,整個系統收入$6,319億美元,支出$4,791億美元,所以有盈余。但隨著美國人口的老齡化,工作的人越來越少,而退休的人越來越多,那么這個盈余就會慢慢減少。據美國社會保險系統估計,到2018年,收支相抵,而到2042年,早年積累起來的盈余將被完全耗盡。社會保險體系將破產而無法支付退休金。
而企業年金部分是一些企業為達到一定工作年限的員工提供的退休保障,通常在員工退休后按工資的一定百分比支付給員工,但現在已經很少有企業提供這種退休金了。所以美國家庭未來的養老保障主要靠個人儲蓄部分,要強調的是這里的個人儲蓄部分不是中國的那種銀行存款,而是像401(K)這樣的個人儲蓄計劃。
401(K)是政府搭建的鼓勵個人為退休攢錢的平臺,其本身是由企業提供的,個人把一部分收入放在401(K)賬戶里,通常企業會按1:1的比例在賬戶里投錢。是否參加401(K)計劃是自愿的,但幾乎每個有條件的人都會參加,企業會尋找投資公司幫助管理賬戶,而這個賬戶里資產的增長是免稅的。在美國對一般投資賬戶的資產增長都要征稅,所以401(K)賬戶是復利增長的,這也是政府為養老計劃提供的稅收福利。
既然401(K)計劃是為了保證資產增值,就一定也面臨著風險。如果管理不當,401(K)計劃也會變成201(K)(美國人的一種戲言,指賬戶里的錢從4數量級縮減到2數量級)。此外個人每年放在401(K)賬戶里的錢是有一個上限的,政府也不想把這個籃子做得太大,畢竟這個賬戶是免稅的。而個人要想從401(K)計劃里提前支取資金要交納10%的罰金和相應的所得稅。盡管有種種限制,但401(K)計劃在過去20年里發展迅速,在美國全部就業人口中,有70%的人參加401(K)計劃。一般認為,美國人退休后的主要收入來源將是401(K)的積蓄。
構成美國個人養老計劃的這三部分,近幾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前是社會保險體系占重頭,個人儲蓄部分最少,企業年金給予補充。而現在這個“金字塔”倒過來了,最大的部分是個人儲蓄(401K)計劃,最上面是企業退休金——幾乎沒有了,中間是社會保險體系——瀕臨破產。這種轉變讓美國社會孕育著很大的矛盾,因為養老問題過分依賴于脆弱的金融市場。
中國的養老保障體系也面臨很大的考驗,限于篇幅,在這里就不詳細介紹了,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看看本刊2008年第九期的《20年后,拿什么養老》。應該說,中國的老齡化問題更嚴重,社保體系的窟窿更大,所以中國人拼命的儲蓄或者熱衷于買房就完全可以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