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進一步強化對民營企業“走出去”的支持力度
近期,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陸續出臺新措施,加大對外貿企業的金融支持,提升民營企業國際競爭優勢。
中國進出口銀行日前出臺《關于培育民營企業國際經貿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專項方案》,進一步強化對民營企業開展對外貿易、“走出去”、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等方面的金融支持。中國工商銀行宣布,通過設立3000億元專項授信、創新貸款產品、提供優惠貸款利率等舉措,助力企業拓展全球市場。中國銀行提出,2025年爭取為外貿企業提供國際貿易結算超過1.7萬億美元。
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也表示,將持續推進跨境貿易投融資便利化。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銀行等金融機構在助力民營企業開拓海外市場、加強對外貿易等方面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副研究員劉典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融資支持是關鍵一環——金融機構通過提供多元化的信貸產品、協助債券發行、提供股權融資等方式,為民營企業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筑牢拓展海外業務的基石。
“風險管理也是金融機構的重要職能之一。”在劉典看來,金融機構可通過提供遠期結售匯、人民幣外匯期權等金融工具,幫助企業有效管理匯率風險,降低因匯率波動帶來的損失。同時,銀行等與信用保險機構合作,推廣“政銀保”綜合融資模式,為民營企業提供出口信用保險服務,保障企業的應收賬款安全,增強開拓海外市場的信心。
日前發布的《中國銀行支持外貿穩定增長行動方案》就提到,持續加強與地方政府和信用保險機構等合作,強化信息共享和風險共擔,積極推廣“政銀保”綜合融資模式。
記者還留意到,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銀行等多家機構特別提及,強化對專精特新“小巨人”、“隱形冠軍”、制造業單項冠軍等企業的支持。
“這些優質的創新主體在細分領域擁有核心技術,能夠提供高質量、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滿足海外市場的特定需求。此外,它們往往具有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能在海外市場快速獲得認可和市場份額。”劉典指出,更值得一提的是,它們通常在產業鏈中占據重要地位,能夠整合上下游資源,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競爭力,還可通過與國際企業合作,進一步提升整個產業集群的國際競爭力。
“從近期密集出臺的舉措不難看出,金融機構對專精特新‘小巨人’等優質創新主體提供的服務深度與廣度更為顯著。”劉典舉例說,金融機構為其量身定制融資方案,如為大型海外項目提供項目融資、銀團貸款等服務;為企業提供海外市場風險評估和預警服務,提前識別和應對潛在風險等。
“總之,通過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務、風險管理、政策支持以及有針對性的創新服務模式,金融機構為民營企業海外騰飛插上了堅實的翅膀,助力其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劉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