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氣溫變暖。一輛灑水車行駛在重慶市璧山區的黛山大道上,把公路沖刷得干干凈凈。
“每天沖洗城市道路、綠化等,會用到大量水資源,現在我們不再擔心了,因為我們市政用水都是再生水。”璧山區城市管理局環衛所副所長陳川告訴記者,璧山是一座典型的丘陵資源性和工程性缺水城市,人均水資源擁有量為全國人均水資源擁有量的三分之一。
如何才能為水資源少的城市“解渴”?近年來,璧山區將目光瞄準再生水,大力拓展再生水利用領域,推動“第二水源”運用到多個場景中。
在璧山觀音塘濕地公園旁,坐落著一座園林式的污水處理廠,一個個造型不一的池體分布在廠區內。污水通過排污管網進入廠區,經過層層處理,通過變頻恒壓供水泵站,進入再生水供水系統。
“經過處理的再生水,出水水質的總磷、氨氮等指標可達到準Ⅳ類,清澈且沒有異味。”重慶市渝西水務有限公司璧山分公司再生水科科長徐均表示,從以往簡單的“混凝—沉淀—過濾”污水處理工藝,如今已經升級為更先進環保的多道深度處理模式,再生水水質穩定提升。目前,全區有污水處理廠(站)34個,設計污水處理能力約每天20萬立方米,設計再生水供水能力達每天11.34萬立方米。
“全區已建成再生水輸水管網長約214.39千米,形成‘目’字形再生水供水網絡,實現多個污水處理廠的再生水供水系統互聯互通。設置再生水取水設施144處,已成功讓再生水廣泛應用在市政利用、居民生活、工業生產、農業灌溉等方面。”璧山區水利局黨委委員、副局長石航介紹,如今,全區再生水利用率超過42%。
在香江嘉園小區內,清亮的水花從專用的再生水管道中噴出,澆灌著植被。小區物管人員告訴記者,小區清潔、綠化都是用專供的再生水,比起用自來水,一個月能節約近3000元水費。
“在節水型居民小區創建工作與綠色建筑有機結合下,很多小區用上了管道直供再生水。我們確保新建小區節水器具普及率達100%。”璧山區水資源站站長劉小萌介紹,截至目前,全區已創建節水型居民小區43個,節水型居民小區比例達40%。
“再生水利用規模擴大到居民的生活中,得益于再生水綜合利用成本僅為城區自來水價格的一半左右。”石航說,全區以“多點開花”的形式,因地制宜為城市“解渴”,促進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記者 李宏、張國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