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人工智能已成為經濟發展新引擎。新技術展現的智慧潛能正深度融入教育領域,為傳統教育帶來一場變革浪潮。
博聞強識,教書育人。當AI因數生智,下一代將如何因智啟蒙?傳統教育行業又會迎來哪些智慧蝶變?
“技術迭代目的并非‘取代’,而是‘創造’。AI時代,教育應培養思辨力,培育創新力,幫助孩子找到創造的樂趣。”近日,李天馳做客人民網《對話企業家》欄目時這樣說道。
從政策到產業,從示范到普及,在各方協同發力下,人工智能正悄然走進課堂。
他看到,當前,人工智能正深度嵌入教育全場景,不斷重構教育和學習方式,重塑教師與技術間的協同關系,逐步構建起新型教育生態。
今年1月,《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正式發布,提出“促進人工智能助力教育變革”,從課程體系、學科設置、教師隊伍建設、大模型打造、網絡安全保障等方面推進AI+教育變革。北京、深圳、杭州等地亦出臺相關舉措,推動人工智能教育從“選修課”逐步變為“必修課”。
“在人工智能加持下,當下教育已到了一個變革基點和拐點。”李天馳表示,技術賦能疊加政策助力,正為現代教育體系搭建起新的基礎底座。作為教育體系的有機組成,校外教育機構應積極探索創新教育范式,為校內教育提供有益補充。
身處智能浪潮,李天馳將目光聚焦于人,致力在寓教于學中培育下一代創新思維,激發其創造潛能。
“對欠發達地區而言,AI的出現有希望讓高質量教育變得觸手可及。”李天馳坦言,長期以來,教育行業一直存在“不可能三角”現象,高質量、大規模、低成本往往難以兼顧,而AI教師的出現,有望打破傳統教育的時空限制,極大延展教育深度和廣度,讓教育“千人千面”成為可能。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當AI無所不知、無所不答,人們不禁重新思考教育本質:學生要學什么?老師要教什么?
“當算法接管存量知識,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的重要作用愈發凸顯。而編程則提供了一種途徑。” 如何激發孩子學習興趣、鍛煉思辨能力,已成為李天馳常問常新的基本課題。
今年,正值編程貓創立10周年。經過多年發展,如今的編程貓業務已逐步覆蓋人工智能教育全鏈條,先后為3800萬青少年提供智慧助力,服務全國7萬余所中小學校。
為了讓更多孩子能夠接觸到優質的人工智能編程教育,李天馳和編程貓團隊不斷探索教育新模式。從將編程語言圖形化、課程趣味化降低編程教學門檻,到賽事運營、社區打造為學生們提供學習展示平臺,再到借助線下線上轉型、校內校外融合提升教育可及性,他始終在編程教育普惠道路上持續發力。
訪談接近尾聲。當聊起“為何會選擇教育”,李天馳用一個“小小極客”變“預備網警”的故事進行回答。
“2015年,有位學員出于對編程的好奇,天天搗鼓研究怎么‘攻擊’我們的網站。前兩天,我們得知他今年已經上了大學,學習的正是網絡安全相關專業。”
李天馳感嘆道,“互聯網時代知識已不是稀缺品,AI時代更不會是,但價值觀很重要。我們很開心,看到這位曾經喜愛挑戰規則的孩子,長大后能為國家網絡安全事業盡一份力。”
十年一瞬。回頭望,當初的一次選擇,讓這位“90后”得以在一次次聯結中,收獲純真與感動。
“我覺得做教育是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每一年回望,你都能在孩子成長中看見數不清的幸福軌跡。希望我們的每一次嘗試,能幫助他們在數智世界里找到屬于自己的舞臺,用編程探索無限可能。”他說。
>>點擊進入訪談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