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4月9日電 (記者申佳平)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官網消息,《2025年工業和信息化標準工作要點》(以下簡稱《工作要點》)于日前印發,其中提出將開展元宇宙、人形機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標準研究。
《工作要點》公布2025年工業和信息化標準工作總體目標:圍繞健全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實施《新產業標準化領航工程實施方案(2023—2035年)》,持續完善新興產業標準體系建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標準研究,制定行業標準1800項以上,組建5個以上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標準化技術組織。圍繞筑牢產業發展安全底線,編制工業和信息化強制性國家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組織編制強制性國家標準100項以上。圍繞推動產業全球化發展,支持100項以上由我國企事業單位牽頭制定的國際標準,全行業國際標準轉化率達到88%。提升行業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為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提供堅強保障。
《工作要點》共提出六個方面26條工作要點。在以標準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方面,《工作要點》提出,要加強新興產業標準建設。優化完善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北斗導航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標準,統籌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基礎通用、關鍵技術、產品服務、行業應用、安全治理等標準制定,助力突破一批面向融合應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產品。加快構建新型信息基礎設施標準體系,推進5G—A、低空信息基礎設施、6G、量子保密通信等標準研究。開展先進金屬、先進非金屬、先進高分子等新材料,關鍵零部件、智能化網聯化技術、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新能源汽車,特殊行業應用等機器人,高檔數控機床、醫療裝備、安全應急裝備等高端裝備,綠色智能船舶、深海極地裝備等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低空產業、大飛機等民用航空標準體系建設,加快基礎共性、關鍵技術、先進工藝、試驗方法、重點產品、典型應用、安全等標準研制。
同時,要加強未來產業標準建設。開展元宇宙、腦機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機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先進計算、未來顯示、未來網絡、新型儲能等標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