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今日視點:“穩樓市”新階段 房企如何“藏器于身”?
今年,“穩住樓市股市”被首次寫進《政府工作報告》總體要求,重要性進一步凸顯。房地產行業歷經調整,如今已步入全新發展階段,但市場仍存不確定性。如何在市場波動中積蓄力量,在政策機遇中精準發力,是考驗上市房企戰略定力與經營謀略的“必答題”。
從近期標桿房企披露的2024年財報來看,在“穩樓市”新階段,標桿房企多維度展現出“藏器于身”的智慧。
第一,以財務安全為錨,筑牢經營底線。過往,房地產行業以“舊三高”(高杠桿、高負債、高周轉)模式盲目拼規模的教訓十分深刻。眼下,出險房企債務重組進入深水區,行業流動性依然承壓。雖然面臨諸多挑戰,但標桿房企不僅穩得住財務盤面,亦穩住了經營基本盤,展現出更強的抗風險韌性。
這類房企的“管錢”策略可大致歸納為四種,一是有底線意識,實施“滾動預算管理”,根據市場變化調整投資節奏,以內部收益率紅線為基準,只拿“算得過賬”的地;二是建立涵蓋投資、融資、運營的財務風險評價模型,定期評估盈利、償債、流動性等核心指標,適時調整應對策略;三是將現金流安全置于規模增長之上,嚴控項目經營性現金流,確保資金投入與回款周期匹配;四是合理安排長短期債務兌付期限,不斷優化債務結構,降低融資成本。
管好“錢袋子”之余,錨定客戶及行業前沿需求發力,始終如一地修煉產品力內功,是房企應對外部變化的內部“穩定器”。
第二,以建設“好房子”為核,重塑核心競爭力。房地產市場已進入“品質時代”,市場決定產品,產品決定價值,建設“好房子”是房企突圍的關鍵鑰匙。
未來,伴隨城市更新的推進,更多“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會出現。房企需積極探索“存量房改造+REITs”模式,打開新業務格局,開拓新業績增長點。那些質量過硬、產品力更強、規劃設計更好的宜居住宅,將擁有更高的去化率、更快的變現速度,成為市場止跌回穩的重要推動力。
當前,已有很多開發商發力“好房子”賽道。為了更好地建設“好房子”,房企要切實加大研發投入、升級建造技術、強化AI賦能,實現從“造房子”到“建生態”的產業躍遷式轉型。
第三,以多元布局為翼,切換發展模式。過往,絕大多數上市房企都采取以房地產開發業務為主導的重資產模式,多數企業90%以上營收來自開發板塊,這一格局將迎來重大改變。
在房地產新舊動能轉換階段,企業積極探索新模式,打造“多邊形能力”至關重要。房企需從開發商變身為“美好生活服務商”,從“開發主導”轉向“多元協同”,從靠單一重資產發展轉向“輕重并舉”擴張,分散住宅市場的周期性風險,通過運營服務獲取穩定現金流,為轉型提供緩沖空間。
從2024年財報來看,標桿房企多元化業務已步入收獲期,有的房企運營性業務收入占比已超20%,取得了先發優勢。但需注意的是,投資多元化業務要有清晰且獨到的章法,將多輪驅動戰略作為核心指引的前提是,不要盲目改換賽道,要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優勢圍繞“地產+”領域布局,將地產開發、商業運營、物業服務、金融投資、酒店管理、文旅康養等多元產業深度融合,構建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條,實現彼此嵌入、相互助力的良好發展態勢。
房地產行業已告別規模至上,轉向高質量發展,財務安全是房企生存根基,產品升級是競爭壁壘,多元布局是增長引擎。政策端持續發力,為行業發展注入更多穩定性,房企“藏器于身”正當時,但更需適時而動,以更開放的姿態擁抱變化,助力行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