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今日視點:中資券商“出海”持續傳遞中國市場價值
2024年,150家券商營業收入總額和凈利潤總額均創下近三年新高(據中證協數據),這也是近年來證券行業深耕主業、積極尋求業務轉型的階段性成果。
從年報來看,頭部券商國際業務表現亮眼,已經成為其業績增長的重要驅動力。根據行業龍頭中信證券發布的年報,中信國際實現營業收入22.6億美元,凈利潤5.3億美元,創歷史最高水平。除此之外,華泰國際、國泰君安金融控股等頭部券商的國際業務營業收入同比增速均超過40%,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作為中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橋梁”,中資券商以國際業務布局踐行國家戰略使命:既賦能中資企業全球化經營,又搭建全球資本配置中國資產的通道,在服務實體經濟跨境發展過程中實現自身發展。2024年券商國際業務實現顯著增長,離不開券商對于國際化業務的長期布局。總體來看,中資券商在國際市場“多點開花”,在跨境財富管理、投資銀行、資產管理、衍生品等多領域開辟新的業務增長點。比如,面對中資企業“走出去”及外資資金“引進來”的業務訴求,券商發力跨境投資與境外融資,加大港股IPO投行資源配置,重視跨境并購以及中資離岸債、全球存托憑證(GDR)發行等業務。另外,為了深化國際業務發展,2024年,多家券商通過增資來增強境外子公司的資本實力與抗風險能力,或通過收購等方式擴大國際業務覆蓋面。
筆者認為,國際化是證券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更是在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的背景下,服務實體企業走出去、融入全球金融治理體系的必然要求。
2023年10月底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建設金融強國”“著力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近年來,隨著我國高水平雙向開放的持續加強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中資券商國際化進程明顯加快。“走出去”方面,目前已有至少35家證券經營機構在境外設立子公司。在中資券商“出海”過程中,頭部券商擔當了旗手職責。“引進來”方面,外資券商展業提速。截至2024年上半年,共有外資參股、控股券商18家,外資券商總資產合計為6220億元,占行業整體的比例約為5.3%。建設一批真正具備國際競爭力和市場引領力的投行,既有利于我國優秀企業“走出去”登上國際資本市場,在更廣闊的市場空間里實現更高效的資源整合;也有利于國外投資者進入中國資本市場,從而為我國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當然,在券商開展國際化業務的過程中,合規風險和經營風險難以避免。由于國際業務流程較長,且不同國家和地區間市場環境和法律法規均存在較大差異,券商需在業務規模擴張和風險控制之間尋求平衡,以實現國際業務的安全、持續增長。
可以預見,未來將有更多券商“揚帆出海”,不斷提高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持續傳遞中國市場價值,助力講好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