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規模持續擴大 供給體系不斷完善
消費貸如何更好惠民生促消費(經濟聚焦)
核心閱讀
近年來,消費金融服務對提振消費意愿、擴大消費需求發揮了積極作用。與此同時,隨著消費貸款投放力度加大,保障貸款質量重要性更加凸顯,可在優化產品設計、提供便捷服務等方面發力,更好滿足長期、大額消費需求。
前不久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提出,強化信貸支持。鼓勵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加大個人消費貸款投放力度,合理設置消費貸款額度、期限、利率。支持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優化個人消費貸款償還方式,有序開展續貸工作。
消費信貸等金融服務對惠民生、促消費發揮怎樣的作用?如何更好滿足消費領域金融需求,增強消費者的獲得感和滿意度?記者進行了采訪。
業務快速增長,促進新能源汽車、綠色家電等消費增長
“品牌與銀行合作推出了定制化的家裝消費信貸解決方案。”在上海浦東新區一家家具城,某家裝品牌推出的信貸優惠方案吸引了不少消費者,工作人員介紹,以舊換新等政策、消費信貸等服務,讓消費者感受到“真金白銀”的利好,最近下單的客戶很多。
近年來,消費信貸業務快速增長,不斷滿足消費者美好生活需要。例如,交通銀行年報數據顯示,2024年末個人消費貸款余額同比增長90.44%。同時,消費信貸等服務降低了消費者大額消費的經濟壓力,對提振消費意愿、擴大消費需求發揮了積極作用。
中國銀行有關負責人說,消費信貸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家電、家裝、汽車等耐用品消費,餐飲、購物等日常消費以及文化旅游、醫療健康等領域。新能源汽車、綠色家電等領域消費增長顯著。從客戶群體來看,新市民、年輕群體、小微企業主、農村居民等消費信貸需求增長較快,年齡分布在25—45歲的客戶占比較高。此外,業內人士表示,線上消費分期等場景發展迅速,智能家居、文化服務等領域的消費金融需求加快增長。
“相關研究表明,消費金融服務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貢獻率持續提升。尤其是大宗耐用消費品領域,消費信貸撬動消費的效應更加明顯。”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首席專家曾剛說。
消費金融服務積累的數據,為促消費發揮價值。業內人士介紹,例如,在電商平臺購買空調等商品時,消費者期待“無縫銜接”的使用體驗。對此,電商平臺通過消費分期工具積累的數據評估消費者信用,可為消費者先發貨并安裝新空調,再回收舊空調。這有效提升了以舊換新消費體驗和商家運營效率,有助于更好釋放消費需求。
消費金融市場規模持續擴大,供給體系不斷完善。“當前,商業銀行是我國消費金融市場的主要供給者,消費金融公司著眼提供具有普惠性質的信貸產品及服務,逐漸形成多層次消費金融服務體系,成為惠民生、促消費的重要推動力。”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說。
開展個人消費貸款紓困,穩定個人預期、優化金融生態
隨著消費貸款投放力度加大,保障貸款質量的重要性更加凸顯。據了解,目前一些金融機構的個人消費貸款逾期率、不良率有所上升。
業內人士表示,導致消費者還款困難和消費貸不良率增長有多方面原因。有的消費者收入出現波動,影響按時還款;也有消費者多頭負債、過度超前消費。同時,一些消費信貸產品設計不合理,存在高隱性收費等情況,借款人面對超出預期的還款,可能引起糾紛;也有金融機構部分信貸投放未充分評估借款人償還能力,可能成為不良貸款。
前不久,金融監管總局印發通知,要求金融機構發展消費金融,助力提振消費。開展個人消費貸款紓困。銀行業金融機構可根據借款人信用記錄、還款保障,針對暫時遇到困難的借款人,合理商定貸款償還的期限、頻次。根據借款人申請,經審核合格后為符合條件的借款人提供續貸支持。
中國銀行有關負責人說,個人消費貸款紓困在短期內有助于緩解部分消費者還款壓力、穩定個人預期,促進金融機構穩健經營;長期來看,有助于優化金融生態,為鞏固經濟回升向好態勢發揮積極作用。
曾剛說,對金融機構而言,紓困措施有助于降低消費信貸不良率,減輕金融機構資產質量壓力,提升金融體系穩健性和可持續性,“未來應進一步完善紓困政策,加強金融監管。銀行應優化信貸產品設計,精準識別和服務信用好、暫時遇到困難的消費者。消費者則應樹立理性消費理念,防范過度負債風險。”
提升風險評估能力,更精準服務有真實、合理消費需求的人群
專家表示,為了更好滿足消費者需求,可在優化產品設計、提供便捷服務等方面發力,覆蓋更多消費場景,更好滿足長期、大額消費需求。
近期,一些銀行對于信用良好、有大額消費需求的客戶,階段性提高個人消費貸款自主支付的金額上限。個人互聯網消費貸款金額上限階段性提高至30萬元。在期限方面,部分商業銀行將用于個人消費的貸款期限階段性延長。
業內人士表示,這有利于居民更靈活地規劃資金,更好滿足大件耐用品消費需求,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相關金融機構應切實提升風險評估能力,將消費信貸更精準地投放于有真實、合理消費需求的人群,合理設置貸款利率,更好釋放政策紅利。
當前,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相關政策取得積極成效。董希淼說,可推動消費信貸產品與消費品以舊換新有機融合,積極拓寬支付渠道,推動電商平臺直觀展示國補后的商品價格,提升對消費者的吸引力。
加大金融科技應用提升消費體驗。“推動金融機構加快數字化轉型,積極運用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構建覆蓋線上線下、聯動各類金融機構、鏈接各類消費場景與消費者的消費金融服務體系,進一步降低貸款成本,提升消費信貸可得性和消費者獲得感。”重慶金融監管局有關負責人說。
樂信集團首席執行官肖文杰說,金融機構可進一步探索大模型在風險管理、精細化運營等方面的應用,完善精細化運營體系,持續加強差異化定額、定價,滿足用戶多元化、全生命周期消費金融服務需求。
本報記者 屈信明 《人民日報》(2025年04月03日 第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