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入境游潛力持續釋放
去年以來,一系列入境免簽、便利來華政策接連推出,外國游客“說來就來”游中國成為現實。隨著政策紅利不斷釋放、消費環境持續完善、相關服務更加優化,入境消費明顯升溫。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提出,發展入境消費。如何進一步提高境外旅客在華旅游便利化水平、釋放需求潛力、促進入境消費升級?
便利人員交流交往
今年2月10日起,東盟國家旅游團可以免辦簽證整團入境云南西雙版納,在西雙版納停留6天。
“政策實施以來,共驗放東盟10國出入境人員15.6萬余人次,占出入境人數比例超30%,同比增長27%。”位于云南的磨憨出入境邊防檢查站民警雷雨介紹,采取加開通道、旅游團隊分通道驗放等舉措,不斷提升查驗效率。
去年以來,我國先后推出外國旅游團乘坐郵輪入境免簽等10余項便利外國人來華政策,持續優化過境免簽、區域性入境免簽、口岸簽證政策。去年,我國免簽入境外國人2011.5萬人次,同比上升112.3%,有力帶動了住宿、零售、交通、餐飲等消費增長。
“免簽政策優化顯著降低了外國游客的入境門檻,增強了我國作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競爭力?!焙幽洗髮W文化旅游學院教授陳楠表示,政策放寬、手續簡化后,不僅釋放了更多短期商務、旅游、探親的需求,也間接帶動了國際航線的恢復和增長,提高了跨境消費的便利性。以過境免簽政策為例,去年12月17日起,過境免簽外國人在我國停留時間由原72小時和144小時均延長為240小時,政策適用口岸總數從39個增加至60個,適用省份總數從19個增加至24個。全面放寬優化政策后,適用該政策來華人數環比上升。
陳楠建議,進一步擴大免簽范圍,尤其對東南亞、歐洲等重點客源市場提供更多便利,并優化電子簽證系統,提高簽證申請的便捷性。加強境外旅游宣傳,針對不同國家、地區的消費偏好,制定精準的營銷策略,多措并舉推動入境消費持續增長。
豐富旅游產品供給
隨著免簽“朋友圈”擴容,入境旅游持續升溫,業內正積極思考策略,加快挖掘消費潛力。
“周五下班兒去中國”“特種兵式游中國”正成為入境游新時尚。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教授孫夢陽表示,這些現象反映出入境游客年輕化的趨勢。過去很多來中國旅游的外國人都是退休人士,現在出現了很多“上班族”。
和“年輕化”趨勢一起出現的還有“散客化”。孫夢陽認為,如何讓服務觸達這些散客是一個新命題。要根據游客群體和需求的變化,推出更多優質入境旅游線路和服務,更好匹配過境免簽游客“碎片化”的需求,最大限度發揮好政策效益。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文化和旅游產業研究院教授吳麗云說,當前入境游正在從北京、上海、西安、桂林等城市向更多目的地拓展。“外籍游客對中國的發展情況,包括城市建設、科技發展等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希望從更多維度了解中國。除了景點景區,這些內容都可以整合到產品中。”
不久前,北京舉辦了一場文旅推介活動,結合當前入境游需求側變化,發布了多條國際化主題旅游線路:智慧亦莊科技游,解鎖工業科技旅游“硬核”新玩法;綠色大興生態游,探館“中國藥谷”,到中醫館里喝朋克咖啡;延慶修復長城游,石峽村里Country Walk,享受長城腳下詩意棲居;魅力中軸文化游,丈量千年古都的繁華與活力……不止北京,湖南、山東、黑龍江等地紛紛主動作為,以多種方式向外籍游客發出邀約。
孫夢陽表示,目前多個省份都在發力入境游,深度挖掘本地旅游資源,國際市場上不斷呈現各具特色、主題鮮明的中國游產品?!斑@是一個非常好的信號,無論游客有什么樣的體驗需求,我們都有相應的產品和能力?!?/p>
探索城市消費新動能
2021年7月份,國務院批復北京、上海、廣州、天津和重慶5個城市率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入境游的加快增長,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商務部數據顯示,去年5個城市入境外國人比上年增長約1倍,占全國約三成;離境退稅商店數量占全國約六成,離境退稅銷售額占全國超七成。
圍繞支付、購物、交通等方面需求,5個城市多管齊下,推出一系列便利化服務措施,打通入境消費堵點。上海布設外卡POS機達9萬臺,推動建設行李寄存服務點超900個;北京支持外籍人士入境前掃碼預約辦卡,入境后在機場服務點或通信營業廳線下快速取卡;廣州開通多語種公共服務熱線,為在穗外國人提供免費實時翻譯服務。
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開辟了消費市場提質擴容新空間。5個城市持續完善城市商業空間布局,推動商業設施改造升級,標志性商圈建設初見成效。上海發布了商圈能級提升行動方案,打造南京東路、淮海中路等標志性商圈,武康路成為中外游客的熱門打卡地;廣州打造廣州塔廣場消費新地標,推動中國第一高塔“流量”變“留量”;天津推動“小洋樓”活化利用,導入藝術策展、文化創意等業態。
商務部消費促進司司長李剛表示,商務部將指導5個城市更好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營造國際化消費場景,豐富品質化消費供給,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打造商業繁榮、市場興旺、人民滿意的城市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