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2月28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穩住樓市股市”。去年12月份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先后提出“穩住樓市股市”。
吸引更多中長期資金,完善“長錢長投”的制度環境,是穩住股市的關鍵。去年以來,證監會先后和相關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明確了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構建“長錢長投”制度環境的重點工作安排。
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加速證券市場機構化轉型,是推動市場長期穩定發展的關鍵一招,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的支撐。具體來看,主要有五方面:
一是促進股票市場與產業的互動發展,打造以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藍籌。當前英偉達、微軟、特斯拉等美股科技“七巨頭”與人工智能密切相關,總市值約18萬億美元,接近美股總市值的四分之一,是推動美股持續創新高的核心力量。隨著我國經濟形態逐漸從實物經濟向服務經濟、數字經濟轉型,人工智能關鍵領域與應用環節不斷涌現行業領先公司,但相關企業大多在境外上市或暫未上市,要實質性降低人工智能企業的上市成本,為相關中概股回歸創造便利條件,打造A股AI科技“七巨頭”。
二是以ETF為核心,逐步形成低成本、低波動、適應機構長期持有的產品。近年來指數化投資快速發展,大多寬基指數和細分行業指數均有相應的ETF產品,帶動增量資金持續流入市場。隨著證監會指數化投資配套方案落地,要積極促進指數化投資高質量發展,引導指數化配置方法成為主流投資方式。
三是優化機構轉型,形成應對低利率時代的新服務體系。當前貨幣基金在我國公募基金中規模占比超過40%。隨著貨幣型基金收益率下降,由貨幣基金向其他類型基金轉化已經成為必然趨勢。要發揮公募基金的主動創新能力,規范公募基金運行,通過基金產品創新和基金組合等形式提高投資收益率,通過優質的投資顧問等服務引導投資者投資權益市場,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
四是完善股票市場的定價理念和方法,提升對新型要素的估值定價能力。在數字化、科技化下,數字要素的貨幣化、資本化、證券化程度不斷提升,要加速科技型、創新型、流量型股票的定價模式和思路創新轉型,加強針對相關企業估值的理論研究和標準制定,引導中長期投資者從企業生命周期和行業驅動力等角度審視企業數字化、科技化價值。
五是堅持功能導向,落實功能性和盈利性相結合的評價體系。當前金融市場盈利性的指標體系已較為完善,要平衡好功能性與盈利性的關系,構建兩者兼顧的評價體系,將科學合理定價、市場均衡發展、促進實體經濟、健全理財功能等指標作為評價標準,形成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