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屆亞洲冬季運動會正在哈爾濱舉行。記者了解到,在第九屆亞冬會籌備期間,金融管理部門提前著手,提升外卡受理、移動支付、現金服務、外幣兌換等支付服務水平,為亞冬盛會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支付服務。
2024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優化支付服務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印發以來,便利支付成效凸顯。今年春節期間,境外來華人員的支付交易顯著增長,更成為春節支付的數據亮點。便利的支付體系讓境內外消費者支付體驗更加“絲滑”,讓消費更加順暢。
支付服務“一鍵即得”
“中國銀行對亞冬會運動員村的ATM機進行了升級,除受理外卡取現外,還增加了小面額零鈔取現功能。”中國銀行工作人員介紹,在華旗飯店運動員村,中國銀行布設了包括外幣代兌點、外幣自助兌換機、ATM機及多功能POS機等在內的服務設施。中行還為亞冬會特許商品銷售點配備了多功能POS機,可以受理全球六大卡組織發行的銀行卡。同時準備了數量充足的現金零鈔,滿足賽事場館商戶的需求,提供幣種豐富的“零錢包”,方便參賽運動員使用現金支付。
中央大街是游客到訪哈爾濱的首選“打卡地”之一。據介紹,中國人民銀行黑龍江省分行全力打造哈爾濱中央大街支付服務示范區。在位于工商銀行哈爾濱中央大街支行的境外來賓支付服務中心,游客可以體驗移動支付、外幣兌換、ATM取現和境內銀行卡開通等多種便利化支付服務。招商銀行哈爾濱分行營業部、建設銀行哈爾濱紅霞支行、農業銀行哈爾濱匯金支行等沿線其他網點在亞冬會期間均采取提供夜間金融服務(延長至21時)、設立外籍來華人員和老年人綠色通道等措施。中央大街共有可受理境外銀行卡重點商戶463家,滿足境外來華人員多樣化的支付服務需求。
“對可能出現的‘吞卡’等情況,我們也制定了應急預案,確保第一時間處理,最大限度減少客戶等候時間。”中國銀行工作人員表示。
哈爾濱銀行西八道街支行工作人員介紹,網點通過融入亞冬會元素、設立專屬特色營業窗口、外幣兌換機、配備專業服務引導人員等,為客戶提供多樣化的金融服務。
在第九屆亞冬會籌備期間,中國人民銀行黑龍江省分行組織中國銀行、哈爾濱銀行等金融機構,已完成基礎設施、支付環境改造等準備工作。數據顯示,亞冬會賽事區域共布設37臺受理境外銀行卡的POS機具,實現賽事場館所有消費場景全覆蓋。在亞冬會涉賽場館,布設了13個外幣代兌機構、1臺外幣兌換機和23臺自助取款機,場館內所有消費場景都提供外卡服務。同時,哈爾濱全市1300余家銀行網點可辦理外幣兌換業務,5800余家商戶可受理外卡刷卡消費,能夠滿足賓客持卡結算需求。在太平國際機場、中央大街游客集散中心分別布設1臺外幣兌換機,可提供18種外幣現鈔兌換。各銀行網點向重點商戶、出租車發放了總額2.94億元的零錢包69萬余個,進一步優化現金流通環境。
“高效、便捷的支付體系是城市現代化的重要標志,能讓境內外來賓感受到城市的科技水平和創新能力,也有利于增強其國際影響力。”博通咨詢首席分析師王蓬博表示,面對此次大型國際賽事考驗,在增加支付終端布設、優化網絡通信保障,并提供現金、刷卡等多元化支付選擇的基礎上,金融機構也制定了應急預案,做足了準備,能夠為到訪的境內外賓客提供“絲滑”的支付體驗。
來華人員支付倍增
今年春節期間,支付數據迎來“開門紅”。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2025年春節假期(1月28日—2月4日),銀聯、網聯共處理支付交易254.16億筆、金額9.78萬億元,較去年春節假期(2024年2月10日—17日)分別增長24.50%、15.00%。其中,銀聯、網聯處理境外來華人員支付交易筆數和金額分別增長124.54%、90.49%。
“春節期間支付整體規模和筆數均大幅增長,說明春節消費市場繁榮,居民消費需求充分釋放。”王蓬博表示,銀聯、網聯等支付平臺不斷完善支付體系,提升支付便利性和安全性,使消費者能夠更加便捷地進行線上線下消費,這是支付行業交易規模變大的基礎。疊加近期一系列促消費政策出臺,如發放消費券、鼓勵旅游消費等,對消費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
境外來華人員的支付交易顯著增長,成為今年春節支付數據亮點。2025年春節假期前7天(1月28日—2月3日),銀聯、網聯處理境外來華人員支付交易筆數和金額分別增長127.30%和93.54%。其中,除夕當天,銀聯、網聯共處理境外來華人員支付交易筆數較去年除夕增長175.90%,交易金額增長94.33%。
“境外來華人員支付交易筆數和金額的增速遠超整體增速,反映出2024年以來提升支付便利化的政策效果已經顯現,中國支付體系的國際化水平和便捷性均得到了提升。”王蓬博表示,隨著免簽地區不斷擴大,支付機構落實支付便利化行動,在重點商圈、入境口岸等區域的支付服務持續優化,提高了境外友人的支付體驗,使他們消費更加便捷,促進了入境游消費的增長。
《意見》印發以來,來華人員移動支付便利化程度不斷提高,移動支付接受度大幅提升。
今年春節期間,中華傳統文化和濃郁的年俗氛圍吸引了不少境外游客入境。微信團隊發布2025春節數據報告顯示,春節期間,入境游客消費筆數比去年春節增長134%。
螞蟻集團數據顯示,今年春節假期前5天(1月28日至2月1日),入境游客用支付寶消費金額同比增長1.5倍。其中,來自中國免簽“朋友圈”的外國游客消費金額漲幅更大:來自240小時過境免簽國以及中國單方面免簽國家的外國游客,用支付寶消費金額同比增長近2倍。
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認為,今年春節境外友人入境消費翻番,既有前期支付服務優化提升相關工作的扎實積淀,又有各類精品旅游內容的推送以及各地文旅聯合發力的聯合推動。我國旅游景點成功在境外友人的旅游清單中“種草”,境外友人也感受到我國旅游消費的便捷,且優良口碑不斷發酵。外國游客在中國的消費表現出活躍的趨勢,表明中國支付系統的承接能力通過了實踐檢驗,顯示出中國支付服務的國際化和包容性不斷增強。
數字新消費需求旺
春節期間,支付寶“集五福”、發微信紅包、“藍包”等數字新年俗活動受到歡迎。線上發紅包最為集中的除夕當天,銀聯、網聯共處理支付交易40.54億筆,較上一年除夕增長25.74%。除夕夜當晚(1月29日凌晨),網聯處理的跨機構網絡交易支付在零點前后達到峰值,最高并發量為每秒11萬筆,創下歷史新高。
微信團隊發布的2025春節數據報告顯示,春節期間,在微信里為朋友“送禮物”的需求旺盛。春節前夕,微信小店“送禮物”更新版本,“送禮物”藍包功能上線。從消費品類來看,休閑零食、糖果巧克力、毛絨布藝等客單價低但節日氛圍濃厚的商品類目訂單量旺盛。與此同時,書籍成為許多人的送禮首選,包含經典著作、育兒百科在內的多個書籍品類送禮訂單量環比增長10000%以上。
“這給用戶帶來了新鮮的體驗,激發了用戶的參與熱情。”王蓬博認為,數字新消費需求旺盛,離不開移動支付技術的成熟,這為線上消費提供了保障。同時,消費群體觀念也在改變,消費者對線上互動模式越來越適應。這類加載了社交屬性、契合春節需求的新玩法受到消費者喜愛。再加上平臺不斷推陳出新,圍繞春節推出新功能、新活動、新玩法,激發了消費者的消費活力。
蘇筱芮表示,數字新年俗帶動新消費,一方面在于數字用戶的規模不斷提升,另一方面在于承載大流量的互聯網平臺于春節假期在連接商戶與用戶之間發揮了更加積極的作用。除了傳統的支付寶“集五福”、微信發紅包以外,新興平臺如小紅書、嗶哩嗶哩等也加入其中,通過逛廟會、答題等互動方式促進電商消費。此外,淘寶等傳統電商龍頭也通過各種小游戲連接廣大用戶,在“闖關升級”后可獲取大額紅包,又進一步帶動了數字新消費的規模增長。(經濟日報 記者 陳果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