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寇佳麗
低空經濟產業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之一。在政策引導、技術創新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其正快速崛起成為萬億元級的產業新賽道,吸引著越來越多參賽者的到來。
年初至今,一些地方紛紛成立由地方國企控股或獨資的低空經濟公司,為經濟發展增添許多活力。例如,天眼查APP顯示,1月13日,位于江西省吉安市的吉安市低空經濟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冊資本高達1億元,控股股東為吉安市城市建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80%),實際控制人為吉安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地方國企加碼低空經濟,是響應國家政策、把握市場機遇、發揮自身優勢的重要舉措。一方面,我國低空經濟產業正處于快速成長階段,新場景、新業態有待挖掘,為各類經營主體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提供了廣闊空間。另一方面,地方國企往往擁有強大資金實力和資源整合能力,為低空經濟技術創新、重大項目落地提供有力支撐。
截至目前,不少新成立的低空經濟公司已啟動相關項目籌備工作。比如,1月16日成立的湖北華中低空經濟發展有限公司,已于近日參與低空經濟項目招投標活動;1月7日成立的肥城低空經濟發展有限公司計劃投資的“肥城低空經濟產業項目”,目前已獲審批通過。
“在政策利好持續釋放的背景下,高效推進項目建設,不僅能吸引更多資金和人才進入低空經濟領域,利好低空經濟產業集群的培育,為相關市場高質量發展蓄力,還能創造新的就業機會,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受訪專家普遍認為,今年,低空經濟產業將會撬動更多資金,推動一些標桿性項目建設落地,助力產業規模進一步做大做強。
事實上,低空經濟已經展現出比以往更加強大的吸金能力。IT桔子數據顯示,1月份,低空經濟領域共發生投融資案件14起,涉及金額共計19.6億元,與去年同期(8.2億元)相比,增長139.0%。
中國低空經濟聯盟執行理事長羅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上述資金將廣泛流向低空經濟產業的各個細分領域,利好低空飛行器制造、基礎設施建設等。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是更好釋放低空經濟發展潛力的關鍵環節。目前,低空經濟基礎設施建設正處于起步階段,后續有望迎來更加有力的資金支持和項目建設的密集落地,為低空經濟的商業化探索打下扎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