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地方兩會密集召開。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不少地方對2025年金融改革進行重點部署,通過發揮金融市場作用,服務支持當地經濟發展。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做好“五篇大文章”,成為不少地方2025年金融改革的重點。
北京提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強國家金融管理中心服務保障。上海提出,健全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豐富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產品服務供給。湖北表示,完善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中小企業融資信用平臺和“301”線上快貸模式,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專家認為,“五篇大文章”將為不斷滿足人民群眾金融服務需求、實現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宗旨提供強大動能。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說,地方推動中小金融機構穩健發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提升金融供給質量,有助于填補我國大型金融機構難以顧及的市場,優化和完善金融機構體系,改善金融服務不充分、不均衡等狀況,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特別是服務小微企業和農村市場的能力,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和金融環境優化。
發揮政府投資基金作用
為增強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多地表示,將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基金帶動作用,以耐心資本服務實體經濟需要、促進科技創新發展。
廣東提出,健全政府投資基金長周期考核機制,壯大耐心資本。北京提出,壯大耐心資本,促進各類融資更好滿足實體經濟需要。天津提出,拓展科技型企業直接融資渠道,設立市級并購基金,推進企業上市和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
政府投資基金由政府單獨出資或與社會資本共同出資設立,其有利于引導帶動社會資金加速向新興產業、中小企業等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集聚。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高級研究員龐溟認為,地方政府應通過主管部門、合作機構開展項目征集,構建優質充足的備投企業項目庫,并切實將部分政府投資基金存在的行政化思維轉變為市場化思維,將相關團隊的人員、能力、結構調整到與基金投資管理相匹配的專業化方向上。
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也是不少地方金融改革的重點內容之一。
浙江表示,防范化解經濟金融風險,全力防范企業債務和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有效化解房地產風險。河北表示,穩妥處置中小金融機構風險,深入開展打擊非法集資專項行動,有效化解地方債務,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內蒙古提出,穩妥處置金融風險,推動地方高風險金融機構“退高摘帽”,堅決防止“爆雷”。
董希淼表示,應堅持“因地制宜”原則,加快中小金融機構和地方金融組織改革化險。在改革中,不同地方改革的重點和次序應有所不同。比如,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應將化解風險放在首位,適當組建市級農商銀行和省級農商銀行;東部地區應著力提升法人機構競爭力。
董希淼建議,應加強央地協同,充分發揮中央金融監管部門的主導作用,壓實地方政府屬地責任,加強信息交流共享和重點任務協同,為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提供更多支持,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更強勁的金融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