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郭冀川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以下簡稱《綱要》),其中教育數字化和人工智能助力教育變革成為重要議題,為教育事業的未來發展開辟了新賽道,形成了新優勢。
在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方面,《綱要》提出堅持應用導向、治理為基,推動集成化、智能化、國際化,建強用好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建立橫縱貫通、協同服務的數字教育體系。開發新型數字教育資源。建好國家教育大數據中心,搭建教育專網和算力共享網絡。推進智慧校園建設,探索數字賦能大規模因材施教、創新性教學的有效途徑,主動適應學習方式變革。打造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世界數字教育聯盟、全球數字教育發展指數、數字教育權威期刊等公共產品,推動優質慕課(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走出去。
在促進人工智能助力教育變革方面,《綱要》明確提出,面向數字經濟和未來產業發展,加強課程體系改革,優化學科專業設置。制定完善師生數字素養標準,深化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打造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建設云端學校等。建立基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支持的教育評價和科學決策制度。加強網絡安全保障,強化數據安全、人工智能算法和倫理安全。
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區塊鏈專委會共同主席于佳寧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人工智能與教育的緊密結合可以為國內的教育數字化進程注入強大的動力,為教育者和學習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個性化體驗,無論是課堂管理、學習資源推薦,還是教學內容的適應調整,人工智能都在助力實現更為精準和高效的教學。如通過智能教學系統,教師可以更加精準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為每個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教學方案,人工智能還可以輔助教師進行作業批改、學情分析等工作,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此外,人工智能還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和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于佳寧說:“從宏觀視角看,教育數字化是近幾年來教育領域的主要發展趨勢,教育機構紛紛采用了多種數字化工具和技術,從智慧課堂到在線學習平臺,這些數字化工具已經逐漸成為日常教學的標配。未來,隨著教育數字化和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我國教育事業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近年來,教育數字化方面的政策不斷,希望以數字化作為突破口來提升教育水平和質量。
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智庫專家洪勇對記者表示,在當前“人工智能+教育”的熱潮下,國內教育數字化正處于加速期,政府積極推動教育數字化,加大對相關科技企業和項目的支持力度,越來越多的教育機構開始嘗試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教育領域,同時,學生和家長對于個性化、便捷學習方式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促使教育數字化迎來了更好的發展機遇。
洪勇認為,教育數字化蓬勃發展且前景廣闊,通過數字化技術,教育可以更好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提供個性化的學習體驗和教學內容。在線教育、智能輔導等新模式得到快速發展,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學習資源和機會。在推動教育數字化和人工智能助力教育變革的過程中,還需要注重加強網絡安全保障和倫理規范建設,加強數據安全、人工智能算法和倫理安全的研究和管理,確保教育數字化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