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謝嵐)數字技術、數字經濟是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機,當前,數字平臺已成為推動產業變革與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11月30日,在首屆“數字經濟思享匯”活動上,來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等高校、研究機構的多位專家學者圍繞“數字平臺變革的新特征與新趨勢”展開主題研討。
“一定要推動包括平臺在內的整個數字經濟發展,要形成一股數字經濟發展的新浪潮。”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在演講中強調,近年來數字經濟有很多新的發展領域,涌現各種各樣的應用場景。數字經濟平臺在里面起到孵化器的作用,通過成立內部研發部門,或者投資支持有想法、有創意的新企業,迅速地把這些產業做起來,把新技術推廣應用開去,這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機制。
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徐翔表示,常態化監管的有效推進為我國平臺經濟治理帶來新氣象,促進了平臺企業以提高自治能力、實現互聯互通、塑造創新生態為方向積極變革,推動我國平臺經濟向著更健康、更有序、更具活力的方向蓬勃發展。
會上,由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聯合研究的《數字平臺變革:新特征與新趨勢》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發布?!秷蟾妗氛J為,過去三年,數字平臺通過創新變革,實現了從粗放發展到精細自治、從自成體系到互聯互通、從自我發展到生態共贏的“三大轉變”,逐漸成為數字生態中重要的開放共生體。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戰略政策室主任盛朝迅表示,當前數字經濟與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對穩定經濟增長和促進產業升級的作用日益凸顯,未來數字經濟、數字平臺企業要抓住新質生產力發展機遇,努力成為技術創新的引領者、要素創新配置的組織者、產業深度轉型升級的賦能者、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執行者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深度融合的重要鏈接者。
同時,數字平臺也在不斷調整定位,更好地把自身布局、產業趨勢、國家社會需求有機結合。比如,生態開放型平臺具有接入開放性、數據共享開放性與功能擴展開放性等特點,通過整合和優化多種技術和數據要素,構建了一個低門檻、標準化的平臺賦能網絡,實現對開發者、創作者、服務提供商以及用戶的高效賦能與生態融合。以微信開放平臺為例,通過提供小程序開發工具、API接口、云后臺服務、數據看板和云托管等多種方式,整合了騰訊云服務和微信端生態能力,幫助超9億微信小程序用戶快速構建多端應用并融入微信生態。
《報告》發現,當前我國數字平臺正朝著數字生態系統的方向進化,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數字企業往往專注于利用數字技術提供特定的產品或服務,也有別于目前主流的平臺形態,通過搭建起開放或半開放的交互空間形成一種典型的多邊市場,生態企業通過全面整合產業鏈上下游的技術、數據、人才等相關要素,形成一個自我循環、自我進化的有機生態系統。
新的產業形態必然呼吁新的政策保障和監管體系?!秷蟾妗芬步ㄗh,要以包容性監管思路、審慎性監管手段、多樣化支持體系,以更加開放、靈活、多元的視角去審視平臺經濟中的各類新興的業態、創新的商業模式以及不同規模、不同性質的市場主體,促進數字平臺、數字生態更加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