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杜雨萌
繼前一日《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動方案》(下稱《行動方案》)發布后,11月28日,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的有關政策措施。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張世昕介紹,近年來,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我國社會物流成本水平總體保持下降態勢,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由2012年的18%,降至2023年的14.4%。也就是說,我們每創造100元GDP所支出的物流費用,從18元下降到14.4元。綜合來看,全社會物流成本仍有較大下降空間。
“但需要說明的是,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是要統籌降低物流成本和現代物流高質量發展,通過調結構、促改革,優化全社會物流資源配置,加強物流各環節協同銜接,全面提升物流體系運行效率,用盡可能少的物流費用支出,支撐盡可能多的經濟產出。而不是簡單降低運輸成本,也不是要壓縮物流企業的合理利潤,更不是要影響物流從業人員的收入。”張世昕說。
針對《行動方案》提出的“到2027年,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力爭降至13.5%左右”這一目標,張世昕稱,實現這0.9個百分點的下降,將至少在4個層面產生重要影響。
在宏觀層面,降低國民經濟運行成本。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實現這一目標后,對比2023年的社會物流成本水平,相當于在國民經濟保持較快增長的情況下,可節約社會物流總費用1萬億元以上,將有效降低國民經濟特別是實體經濟運行成本。
在產業層面,提升制造業競爭力。我國是制造業大國,制造業物流總額占社會物流總額的比重接近90%,是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工作的重中之重。實現這一目標,將減少不必要的物流環節和成本支出,有力增強制造業發展動能,促進轉型升級。
在區域發展層面,促進生產力布局優化完善。我國國土幅員遼闊,產業和資源分布不均衡,實現這一目標,將進一步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推動優勢資源、優勢產業形成就近配套的完整產業生態,形成“產業集群+物流樞紐”的新模式,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支撐。
在社會民生層面,進一步提高物流服務水平。物流與消費密切相關,實現這一目標,將推動企業提升物流效率,改進物流服務質量,在“潤物細無聲”中為廣大老百姓提供更加方便快捷、更加多樣化的物流服務。
張世昕表示,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各有關方面扎實做好《行動方案》組織實施,力爭如期實現這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