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丁蓉 見習記者 張美娜
11月16日,第二十六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以下簡稱“高交會”)在深圳圓滿落幕。
據高交會組委會介紹,本屆高交會意向成交金額超過1200億元(包括現場成交、投融資等),為歷史之最。本屆高交會吸引了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約5000家知名企業與國際組織參展參會,舉辦了160余場重大活動,發布了4300余項新產品、新成果,促成869項供需對接項目現場簽約,累計入場專業觀眾突破40萬人次。
從1999年“深圳荔枝節”搖身一變到如今的“中國科技第一展”,高交會始終致力于全方位展示世界高新技術發展趨勢,發布高新技術最新成果,開展高新技術成果交易與洽談。
向世界彰顯中國科技力量
本屆高交會重點圍繞國際科技發展前沿和熱門領域,設置了包括國之重器重大裝備、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專精特新及新質生產力、低空經濟與空天等22個專業展區。記者在現場充分感受到高交會上創新主體呈現出多元化趨勢,政府、企業、高校等多方創新力量“各顯神通”,讓全世界看到中國的科技方陣。
在新能源汽車展區,比亞迪、江鈴汽車等新能源汽車品牌集中亮相。江鈴汽車產品研發總院總監丁開文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為了積極響應創新驅動的國家戰略,江鈴汽車提出了‘量產一代,預研一代,儲備一代’的研發理念,帶來的‘氫能混合動力總成系統’展品由研發團隊連夜趕制而成,是‘全球首展’。”
在低空經濟展區,各大科技企業紛紛亮出“看家本領”,帶來一場精彩的“科技盛宴”。零重力飛機工業(合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零重力”)聯合創始人賈思源對記者說:“零重力是第一次參加高交會,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和人們的日常生活將越來越近。”
在靈巧手展區,國產靈巧手技術的超凡性能和最新技術得到集中展示;在EDA和工業軟件展區,基于科技自立自強、制造業轉型升級的背景,解決“卡脖子”問題的最新技術成果大放異彩。
除了企業,200多個科研院所與高校展團也是本次展會的“主力”。中國海洋大學電子工程學院院長鄭冰向記者表示:“本次參展帶來了‘基于多源數據融合的水下目標探測系統’等多項重磅創新成果,未來也會圍繞本次參展的展品重點做成果轉化。”
上千買家采購“爆單”
高交會不僅是一個科技交流的盛會,其更大的作用在于搭建平臺促成科技成果轉化,為新技術、新產品找到更大的市場。
在深圳市牛頓光學有限公司的展位前,幾位工作人員正與采購商熱烈交談,他們為海外采購商帶來了全自動便攜高通量細胞計數儀等“明星產品”。展位負責人表示,公司第一次參加高交會,一方面希望提升品牌形象,另一方面也期待成交更多新訂單。
據高交會組委會介紹,本屆高交會組織“全球采購商對接大會”,制定核心買家一對一邀約方案,成功邀請1000多個專業采購團在現場對接項目。
國內采購商方面,中國移動、華為、騰訊、比亞迪、美的等國內龍頭企業均組成采購團參加高交會。高交會組委會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黑龍江綠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高交會采購預算達到50億元,中合宏灝(唐山)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意向簽約額也達到20億元。
國際采購商方面,多個國際采購團均攜“大手筆”預算而來,例如通用電氣采購預算金額達120億元,俄羅斯采購團企業采購總金額達73億元。
與此同時,3000余家投融資機構也前往現場尋找項目和商機,摩根士丹利、高盛集團、紅杉資本、貝恩資本、花旗銀行等多家知名投融資機構均名列其中。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科技創新是必由之路。高交會組委會表示,高交會已然成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世界級經濟技術交流合作的大平臺,為促進全球科技創新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