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暨虹橋國際經濟論壇的“全球氣候變局下的可持續貿易”分論壇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辦。本次論壇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主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和全球化智庫(以下簡稱CCG)共同承辦,為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轉型與可持續貿易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CCG創始人兼理事長、國務院原參事王輝耀表示,近年來,全球綠色貿易規模持續擴大,中國已超過歐盟成為全球第一大綠色貿易國,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的清潔能源生產國,成就卓著。同時,全球可持續貿易的發展需要各國加強合作,完善可持續貿易規則。
近年來,產業綠色發展與可持續貿易之間聯系愈發緊密。四川一家白酒企業,通過優化生產工藝、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等措施,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還提升了產品的環保性能和市場競爭力;河北的一家太陽能科技公司,則結合綠色設計理念和國內外綠色產品標準要求,持續加大綠色認證產品開發力度,積極推動綠色供應鏈管理機制,引導供應商和合作伙伴開展綠色轉型;重慶的一家環境產業企業,通過引進并創新國外先進的垃圾焚燒發電技術,實現了核心裝備的國產化,為國內外多個項目提供了技術裝備支持,日處理垃圾能力超22萬噸,成為了綠色發展的典范。
“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提出要用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實現碳中和,這是對世界的重大貢獻。”商務部原副部長易小準表示,WTO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中也發揮了關鍵作用,為解決氣候變化與貿易之間的關系提供了一個重要平臺。在推進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議程時,各國應在WTO框架下加強對相關貿易政策的協調,確保貿易措施與多邊貿易規則相一致。
與此同時,世貿組織也積極鼓勵成員國通過國際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中國已與多個發展中國家簽署了氣候變化南南合作諒解備忘錄,通過合作建設低碳示范區、開展減緩和適應項目等方式,幫助發展中國家提升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
萬象賽色塔低碳示范區由中國生態環境部與老撾自然資源與環境部共同編制建設方案,并向老撾方贈送了太陽能LED路燈、新能源客車等低碳環保物資,吸引了多家企業入駐,成為了南南綠色合作的亮點;中國與埃塞俄比亞合作開展了多個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項目,包括農業節水灌溉、可再生能源開發等,有效提升了埃塞俄比亞的應對氣候變化能力……
在論壇期間,CCG聯合創始人兼秘書長苗綠發布了《全球氣候變局下的可持續貿易》報告。該報告深入分析了全球協作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通過推動綠色技術創新、政策協調和供應鏈轉型來構建可持續貿易體系的建議,反對將貿易壁壘作為應對氣候問題的手段,而是要在全球合作框架下實現應對氣候變化與經濟增長的雙贏。
與會專家表示,只有通過多邊合作、加強政策協調與技術創新,才能有效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推動全球貿易的可持續發展。未來,各國應繼續深化開放合作,共同為構建氣候友好型全球貿易體系貢獻力量。(實習生李想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