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標志作為重要的知識產權保護對象,既是地方歷史文化傳承的載體,也是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在日前舉辦的“知識產權助力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知識產權局新聞發言人、辦公室主任衡付廣介紹,截至今年9月底,西部地區各省份累計認定地理標志產品931個,批準地理標志集體商標、證明商標2389件,分別占全國的38.8%和33.3%。
據了解,國家知識產權局支持西部地區地理標志產業發展,做好“土特產”這篇大文章,建設42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實施15個地理標志保護工程項目,西部地區地理標志直接年產值達4298.4億元。這些數據顯示出地理標志在推動地方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以陜西省渭南市富平縣為例,自2021年9月獲批創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以來,富平縣持續聚合地理標志產品優勢,不斷激活相關產業全鏈條升級,走出了一條“地理標志+全產業鏈”發展的新路徑,為全縣鄉村振興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日前,“知識產權新聞發布地方行活動”媒體團來到渭南市富平縣,調研地理標志賦能地方產業發展新路徑。在富平縣華麗柿子專業合作社,媒體團看到紅彤彤的柿子掛滿支架,工廠車間一派忙碌的景象。
華麗柿子專業合作社進行直播售賣柿餅。人民網 焦磊攝
富平縣華麗柿子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石華麗介紹,華麗柿子專業合作社集柿子種植、柿餅加工、銷售為一體,形成柿子產業帶動鄉村旅游發展新格局。
“‘富平柿餅’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有效擴大了我們市場,也讓更多的消費者愿意購買我們的柿餅。”石華麗說。
據了解,2008年,“富平柿餅”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2023年富平柿餅全產業鏈產值達到65億元,截至目前,“富平柿餅”品牌價值為23.88億元。
當下,地理標志產品的開發和推廣正逐步向多樣化、高附加值的地理標志產品發展。
在重慶江津區,這里花椒歷史悠久,既獲評了“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又注冊了“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是當地的“金字招牌”。作為中國的花椒之鄉,江津青花椒產量占全國的15%至20%,保鮮花椒占據全國市場90%以上的份額。2024年其全產業鏈綜合產值達55億元。
花椒博物館。人民網 焦磊攝
走進位于江津區的全國首個花椒博物館,濃郁的花椒香充斥鼻間,媒體團被花椒精油、花椒面膜、花椒香皂、花椒啤酒等各式花椒相關產品所吸引。
“我們不僅構建全產業標準體系,也在壯大加工生產體系,已建成國內花椒加工行業生產規模最大、產品品種最多、技術設備最先進、綜合實力最強的加工生產體系。”江津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區現有花椒加工業生產線41條,冷鏈倉儲保鮮設施5.3萬余立方米,村級青花椒集中烘烤點5個,花椒初加工轉化率達到99%,并開發出食品、保健、醫藥、化工等4個系列52個產品。
“江津花椒”全產業鏈的發展離不開知識產權的保駕護航。通過登記注冊“江津花椒”專用圖形標識,江津深入實施商標品牌戰略和地理標志運用促進工程,塑造花椒品牌文化,擴大產品影響力。
江津區知識產權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江津區知識產權局聚焦江津花椒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建設,深入實施品牌戰略,形成了17家企業使用地標專用標識,和148件企業商標、39項企業專利深度融合的品牌矩陣。目前,江津花椒品牌價值已達64.04億元。
除了“重慶火鍋”,重慶小面作為重慶的另一張美食名片,其相關知識產權受到廣泛關注。
媒體團走進重慶大渡口區重慶小面產業園,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年初,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的首批參加“千企百城”商標品牌價值提升行動名單中,區域共用品牌“渝面俠”入選首批區域商標品牌培育名單,成為重慶唯一入選這一名單的商標品牌。
如今,一條上中下游主配協同的小面產業鏈已初具規模。重慶小面產業園,已引育相關企業69家,打造小面獨立品牌17個,產品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產業營收突破50億元。呼啦面館、井谷元、道友食品、辣來主義等一大批重點企業在產業園加速聚集。
“在小面產品方面,我們建成了全市第一條智能化、自動化的重慶小面生產線,用于生產加工面條。圍繞這條生產線,我們目前已經獲得了2項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井谷元董事長傅勇說。
按規劃,到2026年,以重慶小面為主導的快消品產業年營業收入突破300億元,累計培育聚集企業200家,聚集重慶小面品牌200個以上,培育形成全網“爆款”產品20個以上。
在“知識產權助力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新聞發布會上,重慶市知識產權局局長何大偉介紹,川渝兩地制定出臺三批川渝知識產權合作重點保護名錄,涵蓋重點商標品牌、高價值專利、優質地理標志三大重點領域,涉及600個知識產權重點保護企業或品牌。同時,開展包括2022年度“巴蜀味道”在內的跨區域知識產權聯合執法、應急聯動和協同處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