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0月17日電 (記者栗翹楚)記者從海關總署獲悉,10月16日,采用出口鐵公聯運新模式的班列從西安、烏魯木齊、昆明、青島、深圳等五地始發,通過鐵路運輸后,轉汽車運輸至新疆伊爾克什坦、巴克圖,云南猴橋等公路口岸出境至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俄羅斯、緬甸等國家。
海關總署此前會同國鐵集團共同優化鐵公聯運業務海關監管和物流組織模式,印發海關總署關于啟動出口貨物鐵公多式聯運業務模式試點有關事項的公告,同步部署上線運行海關多式聯運系統功能與鐵路95306平臺國際多式聯運功能,實現海關監管一單貫通、全程物流一次承運。
海關總署口岸監管司負責人介紹,海關總署與國鐵集團密切配合,順應現代物流發展形勢的必然要求,聚焦國際多式聯運卡點、堵點,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優化海關監管模式和全程物流組織,將海關監管順勢嵌入國際多式聯運物流鏈,對海關物流監管系統、鐵路95306平臺進行技術升級,進一步深化雙方信息共享,為提高多式聯運運輸效率奠定基礎。
該負責人介紹,與傳統的出口鐵公聯運監管模式相比,此次優化主要有以下優勢:一是通關手續更便捷。鐵公多式聯運業務模式改變目前需要分段辦理轉關手續的做法,企業只需要傳輸一份出口貨物多式聯運申請單就能實現啟運地、換裝地以及出境地的全程申報,并在始發地一次性辦理報關和貨物查驗手續,實現一單貫通,鐵公運輸中轉時不再另行辦理報關查驗或轉關手續。二是申報數據更加簡練。鐵公聯運大幅減少申報項目,必須填寫的僅是一些主要物流數據,減輕企業申報負擔,降低申報成本,有效解決企業間頻繁確認申報信息的問題。三是物流成本更低。鐵公聯運貨物在運輸途中需要臨時增加、改變換裝地的,聯運經營人向海關發送境內物流信息變更電子數據即可開展相關申請,海關審核通過后就可以開展換裝作業,有利于企業靈活調整運輸方式,降低全程物流成本。
該負責人指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物流高質量發展,近年來,相繼出臺降低物流成本的政策文件。其中,發展多式聯運被列為推動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措施,社會各界十分關注多式聯運發展動態,對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有迫切的訴求。此次推出的鐵公多式聯運海關監管模式,是海關首次將物流的“一單制”與海關監管有機結合起來的創新舉措,將進一步提升國際物流效率,有效降低全程物流成本,對于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保障國際供應鏈安全穩定、促進我國高水平對外開放具有重要意義。下一步,海關總署將密切關注出口鐵公聯運模式的應用情況,將在鐵公聯運穩定試運行基礎上逐步完善并擴大至其他類型的進出口聯運監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