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低空經濟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17個省份,已將低空經濟發展列入今年重點工作。一季度,以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為代表的低空經濟新領域快速發展,正在從“飛起來”到“用起來”。
在安徽合肥的駱崗公園,記者搭乘一架無人載人航空器進行了公園的飛行游覽,高度35米,飛行時間3分鐘,這項空中觀光項目有望在今年面對公眾開放,可以在空中俯瞰公園的全景。
總臺央視記者 平凡:這架航空器的市場售價在239萬元左右,目前全球的訂單數量已經超過了1000架。
記者了解到,國內多個企業都在加大投資力度,開展無人載人航空器的研發,涉及飛行器的結構設計、材料選擇。機體制造通常需要碳纖維復合材料、鋁合金、鈦合金等復合材料。飛機動力系統包括純電和氫電混動。動力系統提供必要的推力,而飛控系統則確保這些推力被精確地用于實現飛行任務。
除了景區低空載人觀光之外,“空中的士”、物流配送、城市治理等應用場景也在加速拓展,同時,低空經濟相關的基礎設施也在加快建設,包括北斗飛行導航系統、數字地圖、空管中心、無人機起降點和無人機巢等重點領域。不少業內人士預計,將形成一個新的萬億級市場。
安徽省合肥市發改委主任 拱艷:圍繞低空經濟的飛行,我們也成立了城市級聯合空管中心,來保障真正的城市級基礎設施的提供,讓它能夠有效有序地飛起來,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通過場景的開放,讓各種業態能夠落地,各種運營模式能夠走出來,走得通。(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