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5日)是第四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開幕的第三天。
到海南自然會去品嘗一下海鮮
在消博會的展館內
也有多種多樣的海鮮展出
這些海鮮從何而來?
有什么新吃法?
跟著記者一起打卡
海南臺記者 程玥琦:文昌的鋪前漁港自古以來就是瓊東北地區的重要港口,漁民主要依靠的是港內的捕撈,在這兒一年365天都有漁船進進出出,如果想買到最新鮮的海貨,一定不要錯過。
記者:您這兒都有些什么魚?
海南文昌鋪前漁港海鮮市場攤主 楊建玲:什么魚都有,都是剛剛打回來的,眼睛越黑越亮的證明越新鮮,鰓都是100%要紅色的。
海南臺記者 程玥琦:從文昌鋪前漁港一路往里走,就是鋪前騎樓老街,在這條老街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在四百多米的街道上,糟粕醋的招牌隨處可見。咱們就帶著剛下船的海貨,定制一份糟粕醋火鍋,這個可是海南文昌鋪前獨一份兒的新吃法。
糟粕醋采用民間釀酒過程中產生的酒糟,經過發酵后產生的酸醋作為湯料,外加動物內臟、海菜、牡蠣等,輔料配以辣椒、糖、蒜末等,味道微辣酸甜可口,頗受食客歡迎。
夜幕降臨,小鎮港口恢復寂靜,而城市里的“海鮮基地”,熱鬧才剛剛開始。
海南臺記者 程玥琦:在海口的萬人海鮮廣場,晚上8點多左右,整個市場已經非常熱鬧了,我們剛剛從市場一進來,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海鮮檔口,整個市場魚、蝦、蟹、螺就有100多種,怎么挑?請一位挑海鮮的專家,來帶我們找找市場的新口味。
海鮮廣場工作人員 陳濤:今年有兩個新品種,就是海南海洋漁業與科學院共同開發的一個叫七星鱸魚,還有一個叫瓜子斑。
每年,海口丁村火車頭萬人海鮮廣場有近百萬人次的客流量,像這樣大大小小的海鮮廣場,分布在海南各個市縣。這幾年,海南大力推動漁業轉型升級,探索漁業“入園”“進廠”,一座座耕海牧漁的“藍色糧倉”鑲嵌在南海之上,全人工養殖的東星斑、黃鰭金槍魚、紅瓜子斑等等特色優質水產品“游”進了海鮮市場。
海南省農業農村廳水產養殖處副處長 王建明:下一步我們要著力培育發展漁業的新質生產力,重點在大力發展深遠海養殖、工廠化養殖及深遠海捕撈,打造漁港經濟區和現代產業園等重要平臺,推動漁業的高質量發展。
2023年,海南水產品總產量超過175萬噸,水產養殖產量增速超過了9.7%,海南休閑漁業總產值超40億元、接待人數近1400萬人次,休閑漁業經濟動能明顯增強。(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