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2月18日電 (焦磊)為營造公平有序的網絡競爭環境和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推動電子商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幫助各電商平臺推進合規體系建設,北京大學電子商務法研究中心于日前發布了本年度的《電商平臺合規評價報告》。
據介紹,報告基于對《電子商務法》《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等現行法律法規的梳理,提煉出了身份核驗、信息公示、個人信息保護、消費者權益保護、公平競爭、知識產權保護、廣告、特殊商品保障、特殊人群保障、禁限售管控和環境保護等十一個合規情況評價指標,以十八個在各自領域具有代表性的電商平臺經營者為評價對象,對每一個電商平臺經營者的合規情況進行針對性分析,并形成各大電商平臺間的橫向對比,以反映各大電商平臺經營者的合規現狀,并為各電商平臺經營者未來的合規工作提供參考和幫助。
研究結果表明,總體來看,各大電商平臺經營者均較好地落實了《電子商務法》等法律法規所要求的平臺責任。與過去相比,各大電商平臺經營者的合規建設情況均呈現出穩步提高的趨勢,在未成年人保護、身份核驗、環境保護、禁限售管控等方面的合規建設成果尤為突出。
報告認為,這一向好趨勢是各方緊密協作、共同努力的結果。一方面,國家有關部門積極推動平臺合規建設,出臺指導文件、完善相關立法、制定激勵政策、開展專項行為,為平臺企業合規建設提供正確的方向指引和動力。另一方面,電商平臺經營者主動進行自檢自查,以法律法規為標準、組建專業團隊推動合規體系建設,積極落實電商平臺企業主體責任。
報告顯示,《電子商務法》實施5年以來,各主要電商平臺合規水平穩定提高,法律總體落實情況良好。但也在五個方面存在值得關注的問題:(一)移動端平臺經營者證照查詢不便;(二)平臺內經營者證照公示內容有限;(三)個人信息保護合規制度建設不足;(四)競價排名的商品和服務缺乏標識;(五)知識產權侵權監控制度有待完善。
據了解,自《電子商務法》實施以來,北京大學電子商務法研究中心每年均會對我國主要電商平臺經營者的合規情況進行多維度的“體檢式”評估,并針對性地形成合規評價報告,為電商平臺經營者的合規體系建設工作提供有益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