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是紛飛的大雪,窗內是熱火朝天的項目比拼。12月13日,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廊坊)舉辦的第八屆中國航空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開賽。中國航空創新創業大賽創辦于2016年,本屆大賽共有300余個航空航天項目報名。“今年參與比賽的主體非常廣泛,創新主體更加多元。”中國航空學會執行秘書長周競賽表示。
記者了解到,此次參賽團隊中,既有高校院所也有大型國有企業,還有數量眾多的民營企業,這些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成為本次中國航空創新創業大賽的一大亮點。在決賽現場,共有31個項目同臺競技,分為創新組和創業組,最終獲得創業組一等獎的3家企業均為小微企業或科技型中小企業。
此次民營企業參賽項目的覆蓋領域十分廣泛。從供應鏈的角度看,參賽項目涵蓋了設計、生產、制造等各個環節。從報名的項目類型看,從軟件到硬件,從民用到軍工,涉獵了多個航空航天領域的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
今年7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提出了31條政策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意見》開篇指出,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
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中具有獨特的優勢,激發民營企業的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是實現我國航空航天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北京云創新材科技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張瑞有著直觀的感受:“很多創新是不能等的。我們小企業,只要認準一件事,就能馬上行動,很快出成果。”
“船小好調頭”是民營企業的先天優勢。“民營企業的靈活性比較強,它的決策程序相對較短,在技術更新迭代、適應市場等方面的能力就更強一些。”周競賽認為,民營經濟對于整個空天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尤其在一些小而精的技術領域,它們形成了有力的補充,對于整個產業鏈起到了很好的支撐作用。”
對于一些卡脖子的技術領域,民營企業的力量也不可小覷。“近些年,我國在很多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但一些原創性、基礎性的技術還有待進一步提升。推動民營企業發展,會加速一些產品的迭代升級和集成,對于整個航空航天科技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支撐作用。”周競賽說。
中國航空學會理事長林左鳴介紹說:“八年來,中國航空創新創業大賽已成功助推一批技術成熟度高、成長潛力大的項目與上下游客戶、地方政府、金融投資機構建立多方面的合作關系,很多項目都完成了千萬級、上億級融資。”
中國航空創新創業大賽的舉辦,助推了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有效銜接。“之前我是做技術的,我覺得把產品做好了就行了,但現在我發現好產品也要借助平臺去推廣,這樣才能真正地把高科技轉化成真實的生產力。”張瑞說。北京漢翱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羅建全也在此次大賽上發展了自己的新客戶:“以前信息非常碎片化,大家互相都不認識,中國航空創新創業大賽把各個方面資源整合在一起,沒有大賽就沒有這樣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