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推薦語:
為更好發揮宣傳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成效的窗口作用,彰顯中國企業家的思想力與領導力,中國上市公司協會聯合人民網共同開設了“封面人物:上市公司高管訪談錄”欄目,邀請上市公司“掌門人”共同探討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之路。
本期“封面人物”邀請藍帆醫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帆醫療”)董事長劉文靜接受訪談。藍帆醫療是一家完整布局心腦血管、健康防護、急救護理、微創外科等領域的醫療器械跨國企業,多年來以全球視野推動轉型升級,曾先后并購全球第四大心臟支架制造商新加坡柏盛國際和心臟瓣膜頭部研發企業德國NVT。
目前,藍帆醫療已在2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70多家分、子公司,并在中國、新加坡、德國等地設有生產基地和研發平臺,是“隱形冠軍企業”靈活運用資本運作手段,實現多賽道突圍的積極探索。
醫療器械行業的健康發展,事關人民群眾健康福祉。《“十四五”醫療裝備產業發展規劃》指出,到2025年,我國醫療裝備產業基礎高端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主流醫療裝備基本實現有效供給,高端醫療裝備產品性能和質量水平明顯提升,初步形成對公共衛生和醫療健康需求的全面支撐能力。
“當前,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廣闊,要發揮科技創新與產業鏈核心企業的作用,推動醫療器械產業鏈上中下游協同發展。”近日,藍帆醫療董事長劉文靜在做客中國上市公司協會與人民網共同推出的“封面人物:上市公司高管訪談錄”欄目時表示,創新研發型企業與平臺型企業要攜手構建“共生生態圈”,助力實現“健康中國2030”戰略。
劉文靜表示,醫療器械是全球化行業,我國企業需要積極探索國際化創新發展之路。藍帆醫療正在同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組團出海,對外輸出技術、標準、品牌,為海外市場構建當地產業鏈賦能。
醫療器械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廣闊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出,到2030年,健康產業規模顯著擴大。要建立體系完整、結構優化的健康產業體系,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在這其中,醫療器械行業扮演著重要角色。”劉文靜表示,醫療器械的發展可為臨床治療提供性能更優、療效更佳的診斷和治療設備,帶來治療方法的革新,提高患者診療效果。同時,隨著我國企業在醫療器械領域實現國產突破,降低了患者診療成本和國家衛生健康總成本。
記者梳理,近年來,隨著“健康中國”2030戰略的不斷深化,國家發布了一系列政策,鼓勵醫療器械產業創新發展。國務院常務會議日前集中了通過《醫藥工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醫療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對醫療器械行業發展作出了進一步指引。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在這之后,國家出臺了多個鼓勵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包”,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
其中,人民銀行等七部門日前發布的《關于強化金融支持舉措 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通知》強調,要從民營企業融資需求特點出發,著力暢通信貸、債券、股權等多元化融資渠道。加大對科技創新等重點領域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加大外匯便利化政策和服務供給,支持民營企業“走出去”“引進來”。
“一系列政策為醫療器械企業帶來了廣闊市場需求,為企業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促進了行業健康發展。”劉文靜表示,在政策的支持下,醫療器械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開展技術創新,有利于提高產品質量,有利于推動產業升級。政府還提供了更多的市場準入機會和政策扶持,鼓勵國內企業積極參與市場競爭,提升企業競爭力,融入全球的醫療器械產業版圖與全球優秀的醫療企業同臺競技,推動了產業的國際化發展。政府對醫療器械的監管力度也在不斷加強,加強了安全監督和提升了產品質量,提高了行業整體的信譽度和競爭力。
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醫療器械主營業收入達1.3萬億元,生產企業數量突破3萬家,產品年注冊數量接近4.5萬件,產業規模突破1萬億元,近5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0.54%,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市場。
以“共生生態圈”推動產業鏈協同發展
專家表示,醫療器械行業涉及到醫藥、機械、電子、塑料等領域,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知識密集、資金密集的高技術產業。同時,與一般產業鏈不同,醫療器械產業鏈比較復雜,包括上游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制造、中游的醫療器械研發、制造和服務,以及下游的批發零售、醫療衛生行業和家庭用戶等環節。
“在推動醫療器械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方面,科技創新與產業鏈核心企業發揮著重要作用。”劉文靜說,產業鏈核心企業具有強大的資源配置能力和協同創新組織動力,可以補齊產業鏈技術短板,增強產業鏈韌性,帶動整條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同時,產業鏈核心企業是整條產業鏈的“壓艙石”,企業通過自身發展以及多鏈條合作,可以打造具有戰略性和全局性的產業鏈體系。
《2022年度醫療器械注冊工作報告》顯示,2022年,國家藥監局共收到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申請343項,比2021年增加37.8%。從審批結果來看,2022年,國家藥監局共批準55個創新醫療器械產品上市,相比2021年增幅達57.1%。
談及創新型企業和平臺型企業實現產業鏈協同發展,劉文靜表示,當前全球范圍內各行各業都在經歷從分散到集中的過程,醫療行業也不例外。單一產品“一招鮮吃遍天”的時代已經過去,各細分領域以平臺型企業為鏈主、上下游創新企業為聯盟,打造“共生生態圈”是大勢所趨。
“從淺層次而言,雙方可以通過建立合作網絡和聯盟,分享經驗和資源,共同解決行業面臨的挑戰。組織行業論壇、交流活動、合作項目、人員培訓等形式,促進產業鏈各環節之間的協同發展。從深層上看,雙方也可以通過股權投資、戰略合作等方式加深業務協同。”劉文靜表示,近日藍帆醫療與國藥器械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希望促進共鏈,發展創新策源地,打造創新聯合體,通過共建新機制新合作,推動多維度協同,夯實發展底座,激發發展動力。
在劉文靜看來,醫療器械是全球化行業,醫療器械全球市場規模超6000億美元,我國市場占比仍較低,我國醫療企業“走出去”是必由之路。
“與我國加入WTO初期的企業出海以單純的出口業務為導向不同,如今我國企業出海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更大。與全球企業競爭,不單是產品的硬實力,還有品牌的軟實力。醫療器械企業出海是一件復雜、精密、深思熟慮的事,也是企業進入一定發展階段后面對的挑戰,需要積極探索國際化創新發展之路。”劉文靜表示,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藍帆醫療一方面搭建好平臺,與行業上下游企業一起組團出海,另一方面對外輸出中國技術、標準、品牌,為海外市場構建當地產業鏈賦能,攜手中國品牌與產品實現更高能級出海。
“封面人物:上市公司高管訪談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