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0月31日電 (記者栗翹楚)當前,中國汽車產業已進入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關鍵時期,低排放、零排放發展共識進一步凝聚。業內人士表示,汽車行業降碳減排需全產業鏈參與,汽車供應鏈企業降碳脫碳將成為推動汽車全產業鏈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近日,由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安徽省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推進組共同主辦,阜陽市人民政府、中國循環經濟協會新能源汽車循環利用專業委員會承辦的2023新能源汽車全生命周期綠色發展大會在安徽省阜陽市舉辦。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已經居于世界市場的領先地位,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綠色化發展是當前新能源汽車和整個新能源產業面臨的主要任務和轉型的主要方向。未來將有大量退役電池需要回收處理,新能源汽車回收利用產業發展潛力巨大。
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張統一表示,近年來,全球汽車產業正向智能化、電動化、網聯化、共享化的“新四化”方向發展,對先進低碳汽車材料的創新和應用提出了更高要求,數字化時代材料研發模式正朝著“數據+AI+計算+領域知識”多元驅動變革。同時,管理電動汽車電池制造過程中所消耗的資源以及回收利用二次材料,是汽車工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集成專家知識和人工智能、機器學習會加速新能源汽車全生命周期的綠色發展。
中國循環經濟協會會長朱黎陽表示,新能源汽車全生命周期綠色發展意義重大,中國循環經濟協會與阜陽市就共建“新能源汽車循環利用基地”達成全面戰略合作,未來,協會將圍繞搭建合作平臺、推行生態設計、發展綠色產業、開展先行先試等四個方面開展工作。
阜陽市委書記劉玉杰表示,當前,阜陽市正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把發展新能源汽車相關產業擺在突出位置,加快形成整車、零部件、后市場三位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新格局。同時,阜陽也將致力于打造在國內具有影響力新能源汽車循環利用基地,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展會影響力、產業生態將持續增強。
國家發展改革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二級巡視員宋常青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認真履行宏觀管理、“雙碳”協調以及循環經濟主管部門職責,一是推動“雙碳”工作取將良好開局,實現生產環節降碳;二是規范退役新能源汽車及其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實現回收環節擴綠;三是深入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全球化,實現流通環節增長。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黨委常委、執行副會長羅俊杰對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出五點建議:一是要加快全產業鏈協同創新,促進產業可持續發展;二是要加強先進技術攻關,強化產業創新發展驅動力;三是要著眼于全生命周期的綠色低碳和自主可控問題;四是要完善基礎設施布局,強化高質量發展的支撐能力;五是要優化國際布局戰略,實現互利共盈發展。
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調研員宋英杰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保有量不斷增長,新能源二手車交易量、報廢新能源汽車回收量增速高于全部汽車的相關指標增速,充分體現了汽車流通消費工作對新能源汽車綠色發展的重要作用。
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胡軍建表示,新能源汽車全生命周期綠色發展離不開知識產權的保駕護航,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展研究中心將會同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圍繞關鍵核心技術,開展專利導航,加強知識產權資產管理,推動專利技術轉化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