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0月24日電 (記者申佳平)登山、露營、攀巖、徒步……近年來,豐富多彩的戶外運動受到大眾喜愛,相關產業發展勢頭日益強勁。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國戶外運動參與人數已超過4億人次。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體育總局、自然資源部、水利部、國家林草局等部門印發《促進戶外運動設施建設與服務提升行動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提出了推動戶外運動設施建設與服務提升的四方面重點任務。在國家發展改革委24日召開的專題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對《行動方案》作出進一步介紹。
戶外運動“飛入尋常百姓家”
“戶外運動是以自然環境為載體,以競技、健身、休閑等為主要形式的體育活動,是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司長劉明表示,我國古代便將登高視為陶冶情操、鍛煉身體的愛好,我國自古以來便有“重九登高”的習俗。近現代意義的戶外運動興盛于十九世紀的西方,登山活動在歐美迅速風靡,很多人通過登山來挑戰極限和探索自然的壯麗。到二十世紀,露營、徒步等休閑類型的戶外運動開始流行,人們可以遠離城市,融入大自然,感受自然之美。目前,戶外運動已經成為一些發達國家人群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
劉明指出,近年來更多的人意識到“運動是良醫”,更加關注身體健康,也更加重視戶外運動對于強健身體、調節情緒的重要性。在此前提下,戶外運動能夠“飛入尋常百姓家”。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國戶外運動參與人數超過4億人次,大眾化、全齡化、輕量化的趨勢已經顯現,不同種類的戶外運動項目層出不窮,活動場景逐漸延伸,其新鮮有趣、參與門檻不高且具備社交屬性的特點也受到很多年輕人的追捧。
回望過去,我國戶外運動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面向未來,我國戶外運動的成長空間十分廣闊。劉明指出,去年11月,國家體育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八部門出臺《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年)》,開啟了我國戶外運動產業向高質量發展戰略轉型的新征程。此次《行動方案》則更加聚焦設施建設與服務提升,更加注重政策措施的可操作性,是戶外運動領域的又一份重要文件,為戶外運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精準高效的政策保障。
戶外運動產業輻射廣
數據顯示,今年9月以來,消費點評平臺“戶外徒步”關鍵詞的搜索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70%,線上購物平臺釣魚裝備銷量增長153%,自駕露營裝備銷量增長了167%。隨著“戶外+”的新模式、新業態大量涌現,消費產品也日趨多樣化,戶外運動對體育產業的帶動作用更加凸顯。
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彭福偉表示,“戶外運動產業在體育產業中的占比約60%,參與人數超過4億,可以說,抓住了戶外運動這個‘牛鼻子’,堅定不移地推動戶外運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將能夠推動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的深入實施,將有效帶動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彰顯體育擔當作為。”
彭福偉介紹,把戶外運動打造成為全民健身的優勢產業,主要體現在四個“有效”。
一是有效覆蓋群眾需求。人民群眾的健身需求正處于爆發期,全民健身更加注重與國民休閑、自然生態相結合,戶外運動融合體育、休閑、娛樂、生態、文化等多種元素,能夠有效契合人民群眾慢生活、體驗式、個性化的各類需求。通過發展戶外運動,有利于優化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結構,提高運動的趣味性和參與度,培育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生活習慣,更好實施全民健身戰略。
二是有效提高生活品質。室內運動雖然能夠滿足群眾的運動需求,但并不能夠釋放人們向往自然的天性。通過發展戶外運動,既能夠完善城市的綠地系統,推進城鎮留白增綠,形成城市與自然的“柔性邊界”,打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城市新形態,也有利于發揮自然保護地等自然和生態資源的優勢,讓人民群眾在盡享體育運動無窮魅力的同時,又能盡覽自然生態之美,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是有效實現資源轉化。戶外運動產業是讓“綠水青山”和“冰天雪地”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有效途徑。在嚴格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戶外運動產業有效對接擴大內需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帶動解決生態產品“難度量、難抵押、難交易、難變現”的問題,讓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獲得合理回報,搭建起“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之間的橋梁。
四是有效帶動產業發展。戶外運動產業是勞動和資本雙密集產業,能夠有效吸引資本和人才聚集。發展戶外運動產業,能夠直接圍繞休閑健身、體育培訓、運動裝備等板塊激發產業發展新動能,間接帶動醫養、教育、鄉村振興、民族團結發展。另外,戶外運動的發展具備很高的文旅附加價值,能夠有效促進文體旅深度融合,為傳統景區豐富內容、導入流量、提高消費粘性,改變“上車睡覺、下車拍照”的路徑依賴。
合力推動戶外運動高質量發展
《行動方案》提出,到2025年,戶外運動設施建設和服務質量供需有效對接,參與群體更加廣泛,賽事活動更加豐富,專業人才隊伍持續壯大,安全監管政策體系更加健全,全國范圍內形成一批發展基礎好、服務保障全、地方特色強、配套產業優的戶外運動發展高地,推動戶外運動產業總規模達到3萬億元。
彭福偉介紹,國家發展改革委一直以來積極支持各地區依據資源稟賦發展戶外運動,下一步將與體育總局等相關部門一道,采取一攬子的政策支持相關項目和產業的發展。
一是加強規劃引領。積極發揮政策的統籌引領作用,把戶外運動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作為“十四五”時期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的重要工作。建立健全并發揮產業政策監測評估機制,強化屬地責任,鼓勵推動有條件的各地,立足地方特色自然資源和文化等優勢編制產業政策,及時進行政策優化調整。
二是加大資金支持。“十四五”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通過全民健身設施補短板工程,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體育公園、健身步道、戶外運動公共服務設施等項目建設,支持戶外運動產業發展。下一步,還將繼續加大對符合條件的戶外運動場地設施支持力度,充分發揮中央預算內投資“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拓展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開發性金融、商業貸款、企業債券、產業投資基金等多種資金渠道,充分調動社會力量積極性,解決戶外運動產業發展的資金問題。
三是激發企業活力。戶外運動行業輻射范圍廣、進入門檻低、市場需求變化快,適合創新活力強、運營效率高、反應速度快、適應性優和空白填補能力突出的民營經濟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加快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31條政策及近期28條舉措,在戶外運動領域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積極探索發展“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方式,推動保障民營企業權益,切實提高民營企業積極性。
四是加強宣傳引導。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戶外運動宣傳活動,傳播戶外運動理念,培育戶外運動文化,倡導積極健康的戶外運動及全民健身生活方式,讓“運動是良醫”理念深入人心,創造全社會共同關注、共同參與、共同建設的良好氛圍。國家發展改革委、體育總局將適時開展戶外運動設施建設與服務提升典型案例評選,強化先進經驗推廣學習,積極搭建學習交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