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時代中國調研行·黃河篇丨城河相融 如歌如畫——蘭州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觀察
登上皋蘭山,俯瞰蘭州城,黃河蜿蜒,兩岸蔥翠,高樓矗立,繁華盡收眼底。
今年,蘭州旅游“火出圈兒”,不少游客對黃河蘭州段的景色大加贊賞。“黃河母親雕塑、中山橋、水車博覽園……沿著黃河風情線,滿目皆風景。”來自山東的游客張強說,一首《黃河謠》吸引他特意前來,看到黃河兩岸景色如畫,讓他不虛此行。
作為黃河唯一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曾經飽受“兩山夾一河”困境的蘭州,正在顯現一幅顯山、露水、透綠的城河相融新畫卷。
這是在蘭州市七里河區拍攝的黃河邊的蘭州奧體中心(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 攝
站在黃河岸邊,北顧南望,南北兩山郁郁蔥蔥。
蘭州是黃河上游水土流失重點預防治理區,承擔著黃河上游生態修復、水土保持等重任。近年來,蘭州市大力實施國土綠化,積極開展重點區域生態修復和保護。
蘭州市林業局統計,2019年8月以來,全市累計完成營造林41.95萬畝,完成城市綠地新增改造392.36公頃。截至2022年底,蘭州主城區城市綠地面積8681.39公頃,綠化覆蓋率超過42%。
這是在甘肅省蘭州市拍攝的銀灘濕地公園景色(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 攝
“這對于年降雨量只有300毫米左右的蘭州來說,如此成果,來之不易。”蘭州市林業局一級調研員張守琪說,蘭州市按照“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宜封則封,宜造則造”的原則,科學運用集水、節水造林技術,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持續提升水源涵養能力。
兩岸添綠,山河相融。近年來,黃河蘭州段不僅在生態修復、水土保持方面持續向好,也在保持黃河水體健康方面持續發力。
位于主城區的雷壇河是黃河一級支流,過去曾飽受黑臭水體困擾。
“過去,沿著河道,隨處可見黑洞洞的管道,碰到下雨天,這些管道流出的黑臭水體就涌入黃河。”在黃河岸邊工作生活了30多年的市民楊世平說,近幾年,這種情況再沒看到過。
近年來,蘭州市加強黃河干、支流入河排口的排查、監測、溯源,對排污口進行“一口一策”整治。
“雷壇河過去有500多個排污口,通過整治,將排污口引入深埋河床2米之下的排污主管道,最后匯入城市污水主管網。”蘭州市七里河區水務局綜合辦主任侯孝強說,如今雷壇河不再黑臭,水體達標。
雷壇河治理是黃河蘭州段保持黃河水體健康的縮影。蘭州市生態環境局局長王立吉說,近年來,黃河干流(蘭州段)各斷面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今年上半年,出境斷面水質綜合評價達到Ⅰ類。
凈水湯湯,生態造福。黃河兩岸,綠色新興產業正成為蘭州經濟發展的強勁引擎。
僅在蘭州高新區,就有生物醫藥公司200多家,在西北地區形成了有影響力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蘭州的文旅產業也增長迅速。今年1至9月,蘭州市接待國內游客量超過7000萬人次,同比增長155.2%。
黃河之水,蘭州之美。如今,黃河蘭州段山青、水凈、城美、人樂,蘭州正在從“城河相伴”走向“城河相融”。